主页 > 茶叶介绍 > 洗茶,“必不可少”还是“多此一举”?
2020年02月01日

洗茶,“必不可少”还是“多此一举”?

说到"洗茶",恐怕每个喜欢喝茶的人都不陌生,将第一泡茶水倒掉,俗称“洗茶”,即"把茶叶洗一洗"。

洗茶似乎已成为泡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甚至有些人泡绿茶也要“洗一洗”。

洗茶,有什么作用?

古人对“洗茶”的解释是:“吸取茶叶表面灰尘,并且可以诱发茶叶香气。”

《茶谱》煎茶四要中记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美味。”虽然说存放好的茶叶打开来,清新油润,看不见污垢,但是难免会染上一层锅灰,这是出于干净考虑。

而洗茶真实的作用,在于浸润茶叶,让茶叶舒展开,即“润茶”、“醒茶”,诱发茶的香气和滋味之后都会有更好的呈现,茶叶舒展,像是由此唤起了生机。

茶叶究竟要不要“洗”?

“洗茶”能洗去什么?

部分支持洗茶人士的理由是,认为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灰尘或者微生物,有些人甚至认为洗茶能去掉茶叶上的一些农残。

即使有部分微生物,茶叶是用沸水冲泡,80 度以上的高温热水,足以杀死大部分细菌。

有的人的理解是,茶叶采制人员手及其它肢体不洁造成污染,因此需要洗茶。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可能是大家更为关心的。

农药和重金属之所以会形成残留,积聚在茶叶内,那说明它是非水溶性的,简单冲泡,根本无法将其洗去。

相反,冲泡的次数多了,反倒有可能使农残和重金属残留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前几泡茶其实最安全,泡的越多越危险。

洗茶其实根本洗不去那些我们想洗掉的东西,相反会洗去茶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茶多酚、茶色素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等物质水溶性都很强,会在第泡中迅速浸出,洗茶其实是把这些营养物质给洗掉了。

第一泡茶的泡沫是什么?

“泡沫”是洗茶的依据吗?

茶叶第一泡冲泡,往往会产生碎末和大量的泡沫,很多人都把其当成有害物质,用器具将其刮走或者直接倒掉,并以此作为洗茶的依据。

茶叶在包装和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末,加工越好的茶叶,干燥程度高含水量低,会导致其更容易破碎。

国家标准干茶的水分含量为6%,如果在 5% 以下,就很容易破碎。很多名茶,都是出名的娇贵,例如绿茶中的碧螺春,红茶中的金骏眉等等。

冲泡过程中,茶叶碎末只会对美观产生影响,其它并无真正的不良影响,完全没必要特意将它去除。

茶水中的泡沫,则来自茶叶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茶皂素。茶皂素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与茶多酚等物质配合,对内脏器官的表面创伤有很好保健的作用,特别是消化道,如口腔溃疡、胃溃疡、肠道溃疡等等。

茶皂素,属于皂素类物质,皂素类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和发泡性。第泡茶水,茶皂素就会快速析出,如果再配上水的翻滚,就会在茶汤表面形成大量泡沫。

其实早在陆羽《茶经 · 五之煮》中,就有关于茶汤泡的论述,他称茶沫为汤之华:“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应改“洗茶”为“醒茶”

第一道茶汤到底该不该饮用?

“洗茶”的说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洁癖,甚至纯粹只是一种仪式化的过程。

第一道茶汤,到底该不该饮用要看具体情况和茶叶种类。

绿茶和红茶,肯定是应该第一泡直接饮用,不需要洗。从冲泡方法和茶叶特性来看,绝对不应该将第一泡浪费掉。

特别是高档的单芽绿茶和红茶,本身就只能冲泡二三道,如再倒掉一道,这类茶基本丧失饮用价值。盛易祥。

反复揉捻的乌龙茶,普洱之类的紧压茶,第一泡的时候,茶叶尚未充分浸润,茶叶都未舒展开,茶汤无法达到最佳的饮用标准。

老白茶、陈年普洱老茶,它们的加工工艺,使得这些茶的叶片细胞比较完整,加之长期存放脱水严重,完全丧失活性。需要用高温热水,使其恢复本质,达到可冲泡的状态。

第一道开水冲泡茶叶,不是为了洗茶,科学的叫法应当是醒茶。

绿茶、红茶之类新鲜的茶叶,不需要醒,越老越陈的茶叶则需要“醒一醒”,陈年普洱之类的甚至可能需要醒两道。

醒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近年来,茶文化越来越盛行,很多所谓的“茶道”,将“洗茶”作为泡茶一道必备的程序。

不管什么茶拿来都先冲一遍倒掉,这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我们应当学会科学饮茶,让每一次喝茶,都能喝到最美好的滋味。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4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