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扇磨”古树给我留下了些许印象,今年整了两家来比比试试。看看各自选择的茶地口感有多大区别。
茶饼容颜
饼面油润,条索紧结颀长,银币色茶芽细丝般稀疏点缀其间,显毫。
草木清香自然,略带树木油脂分泌清香。
8.6g,120ml白瓷盖碗。全程90~95°C 水冲泡,不用茶滤网,润茶一道闻香。前段快出汤,中后段视情况延迟冲泡,至于注水方式,悦己为主。
搁茶则醒茶30min。
润茶一道:
烫盏温杯,倒入干茶摇香。
花果香,果蜜饯果脯果干香,青臭闪飞,
叶底果酸香,浆果香。
洗茶,浅黄绿,茶毫细密,明亮,花蜜香冉冉升起,挂杯果蜜香浓郁一团,质密绵厚。
盖子上植物清香弥漫,
叶底玉米杆、植物纤维熟香四起。
滋味未出,无异味,喂茶宠。
1~3泡:
快出汤,黄绿色茶汤明媚清朗,茶毫细密涌动,蜜香徐徐散开,馥郁绵软。
盖子上植物清香浮动,携着一缕春花漫舞。
叶底,谷物熟香浓郁。
微苦里揉杂着春日的色彩,鲜活,稠绵,柔和细腻,茶汤在舌面滚落,半聚拢度,甘爽劲洌,柔中蕴刚,清新鲜爽里又透着丝丝力道,齿缝间穿梭着野花野草丛生的荆棘荒芜的味道。
随冲泡,汤感略起绵厚感,滋味浓郁饱满,有一定的丰富度,感觉所有的味蕾都被前段的内含物质释放出来的浓厚春日气息所吸引,美好达到了高潮!
一气喝完前三冲,6品杯呢,都不带停顿的意犹未尽。
其实茶汤里的苦感并不特别丰腴饱满,甚至只是比单薄单层好了一点点,但是汤水里自带的野韵流动补充着茶汤的灵气。一直引导着我探索不停。
4~5泡:
30s出汤,苦涩释放在汤水中的融合度越来越融洽和谐,茶汤有了一定的骨架结构,水路细腻度有所下降,滋味饱满度略显不足,喉韵浅。
水含植物清香,水中野韵荡漾趋于稀薄,鲜活度、灵动感、重量感亦同步下降⬇️
50s,水含玉米杆煮熟香浓郁,苦涩释放均衡,汤感趋于薄纱,空间感扁平,水路发散略显粗旷,过喉微有刺激感。
汤水里没啥肉了,涩渐渐变多,化开渐慢。
停顿,喉咙口渐渐起了一丝甜感。
下行压力较小,肠胃道刺激微弱。
6~7泡:
3min,金黄清澈的茶汤晶莹剔透,谷物熟香四溢。
苦重,单层,瞬化,涩略多,四处黏留涂抹于口腔内,茶汤有了一种秋收的成熟感。
回味里涩的比较正面,就等时间的力量吧。
5min,苦涩浓郁,汤感稀薄,口感基本与上一泡雷同,整体滋味呈现缓慢下降。
第七泡叶底
初品印象:
前段把所有的美好呈现完了,就如夜空中的烟花绽放,耀眼夺目。中、后段平稳输出,各方面指标缓慢下降,茶汤里野韵流动自然,刚柔并济且有着不错的协调度。
不知道是否新工艺啥,新茶没有一丝青味,茶汤第一泡就好喝,挺抓人,没啥不适感。
来源:梓云竹露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