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彩云之南的“白龙须”——景谷大白茶
2020年02月01日

彩云之南的“白龙须”——景谷大白茶

 历年来,景谷县在茶产业发展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以普洱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为契机,结合景谷山·普洱茶和景谷大白茶区域品牌培植,开启景谷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接续乡村振兴新征程。
一、景谷县茶产业基本情况
景谷是以傣族彝族为主要民族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全县国土面积7777平方公里,辖6镇4乡142个村委会、2237个村民小组。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31.83万人,县内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15.69万人。境内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无量山脉分支,主要特点为:“五优”:森林资源优、矿产资源优、热区资源优、水能资源优、旅游资源优;“三独”:独有的宽叶木兰化石、独有的龙血树野生群落、独有的佛迹文化;“三特”:特色林产工业体系、特色高原农业种植、特色少数民族文化。
(一)历史文化。景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曾是我国茶马古道的重镇之一,是普洱茶和白茶原料重要生产基地,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是闻名遐迩的木兰化石发现之地,距今3540万年宽叶兰化石目前世界仅在景谷县发现。乾隆年间,景谷茶叶作为贡茶运往北京,主要贡茶是沱茶、白龙须贡茶(景谷大白茶制作)。
(二)产业规模。景谷现有茶园面积21.52万亩,其中生态茶园18.32万亩(有机认证茶园2.85万亩),五座古茶山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约11500吨,综合产值约38亿元。其中景谷大白茶种植15万亩,产量近8000吨,综合产值约26亿元。有茶叶公司(厂)、合作社500余家,通过食品质量安全SC认证的企业有34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茶叶初制所登记177个。
(三)产品及品牌宣传。一是品牌建设。主要品牌有38个,其中,获得云南省老字号记谷庄),获得云南省(市)著名商标4个,即李记谷庄、白龙、谷印、上根茶舍。二是好山好茶历史悠久。以景谷五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古黄草坝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勐主古茶山”为依托,充分发挥景谷茶叶始祖之源、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的制样地等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全力推动景谷山·普洱茶·景谷味品牌建设。三是业界肯定。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景谷县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20年被评为“中国茶叶百强县”、2021年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
二、景谷县白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历史上的景谷大白茶。一是据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记载“景谷大白茶是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区大树乡秧塔村海拔1700多米地区”。景谷大白茶是在景谷县民乐镇秧塔组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变异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1998年出版的《云南省志》记载景谷大白茶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云南省茶叶试验站被选为46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95年由景谷茶厂生产的景谷大白茶(白龙须贡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二是1983年云南省农业厅牵头开展无性扦插繁育试验;198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93年成立景谷大白茶有限公司,建立无性繁殖茶园600亩,主要经营景谷大白茶产品,用景谷大白茶单芽为原料制作优质绿茶,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售价比其他品种高出60%以上,亩产值最高可达达8800元。
(二)当今景谷大白茶。景谷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白茶核心产区。历届景谷县委、政府均十分重视景谷大白茶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快了白茶叶产业发展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大力推广,景谷茶产业、景谷大白茶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已形成了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受益人口多,能有效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传统型农业支柱产业。当前,景谷大白茶在景谷县10个乡(镇)142个行政村2200个村民小组推广种植15万亩,涉茶农户16000户,有茶农12万余人,年产量近8000吨,综合产值26亿元/年,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部分出口欧美市场。白茶产业的发展、产品畅销对促进景谷县山区、半山区人民群众经济的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接续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景谷大白茶品牌打造、市场建设
1.着力加强宣传推介,打造“景谷大白茶”的区域品牌。一是结合民族特色节会,开展了,品景谷大白茶·寻茶祖之源景谷大白茶文化节;中国普洱景谷山茶文化节、景谷大白茶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展示景谷大白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特殊地位、景谷白茶的品质、保健功效及景谷茶产业的历史、文化、科技、品牌等方面的内容,挖掘、丰富和弘扬“景谷白茶”文化。极力打造“中国有机白茶第一县”的区域品牌。
2.以“白龙须贡茶”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景谷资源优势,强化品牌效应,增强特色产业吸引力和附加值,全产业链打造“景谷大白茶”区域性公共品牌。推进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创建,规范国家追溯平台注册认证、证书持有人标志授权使用程序、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控制、登记保护产品管理及登记保护主体人资格。落实茶叶地理标志公共经费保障要求,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创新奖补模式。加快农业知识产权认证,最大限度整合农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能力,保障景谷大白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加强市场推介,依托各类茶叶交易会、博览会平台展示展销,开展品牌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景谷大白茶”知名度。强化科普宣传,积极利用新媒介、新技术,做好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发布、影片广告拍摄、图册编撰、文化作品征集等,充分展示景谷大白茶的品质特色和品牌形象,突出品牌个性化。大力规范品牌使用及授权机制,加强执法保护工作,定期巡查市场,抽检产品,建立跨区域打击假冒伪劣联合应对机制,建立品牌保护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及时处理各类侵权事件。
三、景谷大白茶加工特点与品质特征介绍
(一)种植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是景谷大白茶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涉及10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县域南北长约115.85千米,东西宽约107千米。种植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温差较小,雨热同季。适宜种植区为海拔1000~2000米,森林覆盖率大于78%,坡度≤25°的半山区、山区;年最低气温0.2℃、最高气温39.5℃,年平均气温20.5℃,≥10℃的年积温7360.9℃,年均日照时数1993小时,年积温7360.9℃,无霜期346天;土壤类型为红壤、黄棕壤;年降雨量1200~1314毫米,雨季盛期6~8月份,年均相对湿度76%,灌溉用水为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属澜沧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