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怎样判断你的普洱茶是不是存废了?
2020年02月01日

怎样判断你的普洱茶是不是存废了?

 茶叶有保质期,但不是所有的茶都有保质期,这与茶的工艺和种类有关。如前发酵或不发酵的绿茶,青茶类,保质期在一二年左右。后发酵的普洱茶,黑茶类,则没有保质期一说,尤其普洱茶,香港人曾说成品后的普洱茶只是半成品,要达到完美的成品,还需要岁月帮忙。几十年,上百年的存储转化,才能表现出它最优秀的品质,达到完美与化境。
喝普洱茶的朋友多少都会存些茶,或几提,或几箱,或一仓库。或有目的的存,或只是遇到好茶买来慢慢喝,喝着喝着留成了中期茶,不如再放放,就成老茶了。
所谓保质期,指在适宜,正常的环境下存放,在一定期限内能够保持最佳品质。尤其茶叶,存储环境非常重要。拿有保质期的绿茶来说,标的清楚,但实际上各种包装又不同,密封绿茶标二年保质期,但最后饮用期限可以达到近三年,说绿茶保质期一二年,但散装散卖,经常与空气接触的茶,必然加快內质流失,半年以后品质就在直线下降。
没有保质期的普洱茶,也是指存储得当,没有受潮,没有受污染,没有使內质大面积流失,而且原料工艺合格的普洱茶而言。所以不是每一饼普洱茶都适合存储,两个大方向的条件很重要:“先天原料与工艺合格,后期存储环境适宜。”
存储普洱茶是一件惊心动魄和有趣的事,几十年下来,存出转化完美,汤柔水细,蜜香有韵的佳品,自然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也有很多朋友,满怀期待打开珍藏很多年的普洱茶,来一泡,尽然淡而无味,白水中丝丝朽木气息,心心念念的陈年老茶成了一堆腐烂,这时还不顿足捶胸,指天骂娘,把当年的黑心商家骂上三十八遍。
也有很多茶友,喜欢存茶,不放心,因此常常取样试试有没有存废,但有时候对取样茶的表现和判断不是很自信,这时就需要一定的评茶描述来加以辅助。
笼统判断
普洱茶有没有存废可先观察茶品外观是否受到污染,有没有霉点霉味,有的普洱茶在一定气候时期下会起白霜,应判断白霜与发霉。
冲泡看汤色,是否呈现不正常的浑浊或丧失物质感,品饮是否有杂味,霉味,或者是否淡薄无茶味,分辨是汤柔水细,还是真的已经淡掉了。
最后再看叶底,弹性,油润度,光泽感是否依旧。
细致分析
1,外形与香气
存储普洱茶条件不苛刻,很容易做到,干净无异味,不受潮,不裸露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即可。最好能在相对密封,又有一定透气性的容器内存放,整提包装的笋壳就很适合,所以普洱茶多以笋壳包装。
茶极易吸味,受到异味污染就会变得杂乱,变质。又极易渗透,一角受到潮气很快就会传到整体,引起潮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内含物质会大量挥发,变得像干木头一样,丧失灵魂。存储条件之外,也有的无性繁殖的台地茶,本来不适合制作普洱茶,或者过度采摘內质变薄的古树茶,夏茶,或者制程温度过高,工艺不合格等,无论怎么保护,都支持不了转化。
拆开一饼茶时,无论年份,先看表面,好的茶一定是油润光泽,饼面条索清晰可见,有立体感,是美观的。有问题的就会看似雾蒙蒙一片,或起霉或干枯,像是无魂。湿度较重的季节遇到表面起白霜时,凑近看,白霜是贴面的,不会立体,也不会是绿色,如果不能判断。可以闻气息,好的茶气息一定自然清晰,湿度较高的地区有纯净的陈味,须知陈味也不能是杂乱的。
2,汤色
生普一生的汤色从黄绿—橙黄—金黄—黄红—琥珀色转变。一部分茶品因各种原因,在新茶期或者三五年时出现短暂的稍微不清晰可以接受,但总体应一直是通透油润,具有唯美与欣赏体验感,当你泡茶,发现茶汤不好看,不自然,就需要研究了。尤其是存废的茶,会出现两个状况
(1)雾蒙蒙看不透,有漂浮物和腐败的悬浮物,不用滤网产生的碎渣不影响汤感,白毫漂浮只是前一二泡,须分清。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茶在霉变或正在腐烂。
(2)物质败落,已经彻底完蛋,或无色,或还有淡薄颜色,看似比白水还白,比清水还清,薄,无厚度。这样的茶已经腐败得彻底,连支持腐败的水汽养分都已散尽。
3,口感
品尝滋味,须无杂味霉味,要求甘甜,有厚度,有陈香或蜜香,参考相应仓储存放下茶品阶段应表现的特点,以及参考自己存储之前新茶的口感特色,判断是否正常转化。
常喝普洱茶的朋友能理解,茶汤有厚度与寡淡之间有很大区别。入口香浓立体,如海浪的层次感,如米汤的醇而顺滑感,寡淡的茶或者似是茶水分离,隐隐有茶味,又有淡得不爽的氺味隔离,或者纯淡,苦涩都没有了,淡得单一,无质感,即不柔也不甜,更不香。
4,叶底
干仓生普叶底随着年份变化,年份短的主要呈青褐,绿黄色,年份长的逐渐像黄红转变,但在哪一个阶段,也是油润光泽,柔韧有弹性的,质地饱满,富含新鲜感,一旦出现腐败,松散,叶质柔软无力,那就是变质了。
熟茶需看发酵度,与汤色,口感等对应来看,发酵度重的颜色会更深,较柔软,但依然富有柔润与色泽感,用手指挫,虽糜烂,相应质地还在。
水是无味的,喝茶时又什么是水味?
对于水味的理解,可以参考一个关于苦涩回甘的说法。
说茶本无回甘,都是口腔里产生的一种错觉,是对应下形成的对比感应。就像苦极生甜。
不苦不涩不是茶,当茶汤入口,苦与涩形成一层黏膜将舌头,口腔壁包裹,于是处在极苦之中,当这层膜破裂,无味与苦涩之间形成反差,对比之下就是苦与甘转化的美妙感。由此,无味的水与有味的茶汤形成对比,水也就变得寡淡无味。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32141167129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