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茶城,租个店,
一天泡掉几桶水,卖茶大业,干得风生水起。
如今,茶城的功能,只剩提供喝茶的场地。但高昂的房租,正逼迫茶商搬离茶城。
茶城,早被茶客抛弃了
原本以为,茶城有很多卖茶的,可以货比三家。
但到了茶城才发现:这哪里是买茶,简直就是跟卖茶的斗法。
茶城里,好好做茶的茶商是大多数。但卖茶的人,鱼龙混杂,水深着呢。
你绝对想不到:早在秦朝就要求明码标价,但如今的很多茶叶店,根本不标价格。不明码实价,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
如果你懂茶叶品质、懂行情、对茶很有研究,茶老板会报给你一个你能接受的价格。
但如果是菜鸟,茶这玩意,茶老板亲自为你泡上一泡,三五句话一套,再看你拿杯和喝茶的动作,就知道你有多懂行,然后,顺着你的意思,可劲的忽悠。
茶城买茶,最怕的不是品牌茶店,而是那种一袋又一袋的原料摆在店里,一饼一饼茶叶堆在架子上,包装五花八门,也不标个实价的。
比如,一个年轻的小白去茶城喝茶。茶老板会先跟你套近乎,询问你:哪里人,平时喝什么茶。
小白张口一句:平时喝冰岛,三五千一公斤的。
茶老板嘴上夸着有品位,心里想的却是:冰岛?呵呵。
随后,卖茶的张口就来:买茶遇到我,你遇到对的人了,我卖茶13年了,卖的都是回头客,我给你试试我珍藏的冰岛。
茶老板把茶叶泡出来,把公道杯递给小白,说:你闻一下这个香味。
小白用力一吸,有点花蜜香,茶老板顺水推舟:这就是冰岛茶的兰花香。
然后,给小白倒上茶,一边喝一边引导:这个茶很甜,这就是冰岛茶的冰糖甜。是不是有一种嘴巴里冒口水的感觉,这叫生津,好茶才会生津。
小白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问:这茶什么价?
茶老板仔细观察着小白,感觉这货手里还是有点钱的,就说:我实话跟你说,我这个冰岛,是大树茶,不是古树,6500一公斤。
小白一听,放下茶杯,皱紧眉头:太贵了,我拿500克,便宜点。
茶老板开启戏精模式:做茶成本高,买500克的话,我给你3500.
一番讨价还价,小白以3000的价格买走半公斤。其实,小白买走的茶叶,是正气塘秋茶跟中小树拼的,成本不到250一市斤。
除了小白。卖茶的还喜欢喝几年普洱就觉得自己能上天的,坑的就是你。而且,被坑了还让你觉得自己很厉害。
但后来,电商出现,买茶方便了,市场透明度也增加了一些:起码卖茶也可以明码标价,一个线上茶店里,虽然价格可能虚高,但好歹是一分钱一分货。
这时,茶客发现了:与其去茶城听卖茶的忽悠,还不如多尝几家不同的茶,多喝多对比,搞清楚入门、中端,高端的口感。茶,喝得多了,好与坏的感觉,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茶城,慢慢的,就被茶客抛弃了。
小茶店,正在逃离茶城
当前,茶城最大的功能是:让茶客有个喝茶的地方。
电商出现后,茶老板也开始做线上,有的还做的不错。
但是,线上做的好,线下也需要有个喝茶的地方。市场,逐渐形成了:线上卖茶,线下服务、体验喝茶的生意模式。
前些年,生意好做,茶叶红利期也攒了点积蓄,能坚持下去。
但这几年,生意不那么好做了。茶老板也没有余粮,茶商卖茶也很努力,可是,一年十几二十万的房租,分去大部分收入。
往回一想,给茶农打工也就算了,毕竟,茶农掌握原材料。如今,又给茶城老板打工,房租还有越涨越贵的趋势。
反正也带不来多少效益,不如,搬到茶城旁边里的小区里吧,一个月3000多,一年开支不到5万。既能分享茶城带来的聚集效应,还能省了十来万的房租,还有个喝茶的地方。想想都觉得划算。
这两年,很多夫妻店,在茶城做零售的小茶商,已经慢慢搬离茶城了。
然而,茶城并没有就此空心化,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商进入茶城。
茶城,品牌的主场
在茶城做买进卖出的生意,已经混不下去了。
但是,品牌商还留在茶城里(取个名字印在纸上,不算品牌。有自己的理念,并严格践行,持续产品线和运营,才叫品牌)。
对于品牌来说,一年原料、人员工资等几百万的开支都扛得住。多交几十万的房租也没问题。
毕竟,喝茶体验、茶企运营、办公场所都不可缺少。茶城,刚好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而且,众多品牌茶企在一起,还能互相借鉴学习,虽然平时各做各的,但一群品牌在一起,形成一股的力量,互相捧场。
表面上看,大家一起维护茶叶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比如,你家冰岛卖什么价,他家又卖什么价,互相借鉴,别把市场搞得太乱。
但事实上,茶叶品牌的终点,是茶叶金融。有的品牌,一开始踏踏实实做茶,可有人支持以后,就在茶叶金融的路上狂奔。
可惜的是:芳村只有一个。大多数品牌,空有金融的梦,没有金融的命。
茶企,还是好好卖茶,最实在。
来源:茶 普洱话江湖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