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命的问题
不说废话,先问一个问题。
如果说老班章古树山头原料价是一万一公斤,那么你觉得在零售商店里,卖多少钱才是合理的?
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观点。没做过生意的人,做过小生意的人,做过大企业的人,观点肯定都不一样。
我先说一个一般情况下的规律,你接不接受都没关系,因为这个是目前商业模式决定的,除非有重大创新,否则规律就是规律。
如果是终端市场的小型茶店,零售应该买两万。如果是有多级经销商体系的较大茶企,零售应该三万以上。
如果不是零售,而是以批发为主的生产企业,可以低于两万,甚至一万一二也可以,但是对于名山茶来说,其实不存在这种批发企业,基本都是分散的茶农在生产加工。即使茶山有初制所的茶企,到了终端,道理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应该是这样的价格,这篇文章不具体解释了。如果不理解,就多观察或者多问问,可能自然就明白了。
| 奇怪的市场
如果我们看市场上售卖的名山古树,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小茶店,还是各种加盟店,这个古树的售价并没有那么高,基本上相当于我前面说的生产批发企业的价格,也就是一万二一公斤(这个只是举例子,具体价格当然不完全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利润空间能支撑零售茶店或者较大的加盟式的茶企吗?
显然不能,原料价格加个20%,再扣除损耗和加工成本,也就在10%左右,这个不叫企业,也不叫零售。这个说高级点叫买手,说直白点,其实就是个代购。
一个行业,说了很多高大上的词语,据说代表了中国茶的天花板,但实际上只是个代购,这个心理落差太大了。
代购能不能做,当然能,但是代购的利润空间能不能支撑装修豪华的各种门店呢?显然不能啊。
除非把代购做出超级规模,那就不叫代购,叫平台了。否则代购的模式无法支撑企业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门店是怎么做到的呢?
| 附加值在哪里
古树普洱为什么会形成代购模式主导的市场?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消费者并不认同茶企和茶商的价值,在古树普洱的成熟消费者看来,茶企其实什么也没做,只是把茶农加工完的东西搬运过来而已,基本没有任何附加值。
既然你没提供什么附加值,那也就给你个跑腿费就行了,再高了,消费者心理就有点不舒服了。
是不是这样呢?应该说目前大多数情况的确是这样。但是其实附加值是有的,而且非常关键,否则一万一公斤的茶,存下来的效果是天差地别,有的可以翻几倍,有的几百你都不会要。只是真正研究工艺和藏养的企业非常少,这个附加值体现不出来。消费者要彻底明白这一点,认可这个价值,还需要时间。要命的时间啊,普洱茶本质就是时间游戏。
第二个原因,茶山的价格是基本透明的,获得原料也没有太大难度,只是需要辛苦一点而已。
既然源头的价格摆在那里,也没有什么门槛,谁去茶农都卖,你去买一百公斤和我买一公斤,价格也差不了多少,那么你的价值在哪里,我该为你的服务付多少钱?
这个想法初看非常合理。但是实际上,一个寨子不同茶地不同树种,不同人的加工,风味差异是很大的,这里面的确有技术含量,再加上前面说的和藏养的关系,没有个几年,其实是搞不清楚的。
玩到更高阶的,那就是能根据风土和树种特点,研发出更加适合的工艺,再通过藏养,真正的展现这个茶的更高水准,这件事周期很长,几乎没人做。
消费者要遇到这样做茶人,要喝到真正震撼的东西,才有可能接受这个附加值。
我研究一线名山好几年,投入很多资金、精力,在加上之前对工艺藏养的经验积累,现在才摸到门道,要出有一喝就说服力的成熟产品,还需要几年。这件事一般只有疯子和傻子才会去做。
| 拓展利润空间
商业模式这件事,你要说复杂,非常复杂,你要说简单,也很简单,无外乎一个利字。
前面说了在零售市场上,成熟消费者认可的价格基本把名山古树的毛利空间封死在30%以下甚至更低。这个空间小有什么影响?
有极大的影响。这么小的空间,怎么抵抗市场波动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有两样东西进不来,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才。
没有这两样东西,这个行业谈何发展?
但是这片土地叫中国,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应对。
第一个应对的方法,是设立原料的门槛,也就是屏蔽你对源头价格的了解。
这种适用于非名山古树。一款茶一千的成本,我不告诉你具体茶园,但是从品鉴来说,不低于市场上三四千的水准,我卖你两千,你是否接受。
有的人接受,这是真正用嘴巴喝茶的人,能喝出好坏,觉得超值,名字无所谓。有的人不接受,那是用耳朵和眼睛喝茶的人,只相信包装上的名字,不接受品鉴的价值。大部分人处于两者之间,也能喝出点东西,但很大程度受名字和价格影响,这部分人将信将疑。
这种路径,一个是对做茶人要求较高,因为既然是非名山,也就是普遍水准的确不太高,要在里面筛选出不低于名山的精品,这个需要经验,需要悟性,也需要辛苦。
另一个对消费者有要求,你要真正能静下来品茶,才能认可茶的价值。这决定了借不上名山的传播势能,不可能快速发展。
第二个就简单的多了,就是把产品往高了说一个等级。
外山说正山,小树说中树,中树说大树,大树说古树,这样可以把成本显著降下来。利润空间就有了。否则冰岛老寨一类古树就一百多棵,二类古树总量也没多少,你说靠什么支撑起那么多家号称专做冰岛的大小企业?
老班章当然量更大,但是企业的产量也更大啊,到了老班章,数学系教授你也算不明白。这些企业加起来已经做出了好几个老班章古树的产量,还没算零散收料的小茶商呢,根据我的经验,零散收料的和企业收料的总量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吧,而且越是高端的原料反而越偏向于小的茶商茶人,因为能给上价。
你说这些企业是不是乱来,我说不算是吧,我对这些企业还是有敬意的。这是为了拓展利润空间的无奈之举,整个行业的生态有问题,长出看似奇怪的生物,不足为奇。实际上这些企业在推广古树方面做出了贡献,利用博出来的空间,吸引一些资金和人才进入,如果没有这些企业,古树普洱这个行业还发展不到今天。
第三个是策略就是品牌了,品牌本身就是附加价值。
爱马仕的包包值不值,尽管很多老百姓觉得不值,但是在它的消费者眼中,这个品牌就值了,你不能按材料和人工来衡量,这就破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