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讲过一件事,一芽一叶造古树茶的事情。
我在易武做茶,真金白银,自然有茶农给我讲实话,有个香港的茶商做茶,要求是易武茶,量不小,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一叶,这怎么可能做得到?没办法,采下来再分。要求是 不超过100 块,还要古树,还要易武,这又怎么能做到?只能拖江城的台地茶。但是,茶在易武做,鲜叶拖来拖去,有闲话不说,易武初制所现在一般都有了自觉性,不是易武茶非做易武茶,还是不好,做了一年,实在做不下去,推掉了。
这件事,没有引起我的重视。顶多是造假,造老茶的假,造古树的假,行业内有的是,某些群体,更是百无禁忌。
没有想到的是,这引发了茶界认识的混乱。
为什么会用“一芽一叶”来造古树茶的概念?
先说一件事。
有几年,我特别喜欢到处去喝茶。毫无例外,都是超级老茶,实话实说,真有这么几次是喝到顶级的东西的,一个是昆明,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深圳。其他的地方,不好说,说不清,只能估计是各人的感受不同吧。。。
有一年,去某地,地点就不说了,茶圈太小。去看一个茶仓,老板听说我去,专程约茶。一起去,喝茶没印象,印象深刻的是老板一栋楼存茶,都是老茶。老板是地产商,据说开发了好大一片城。
在茶圈,这样的老板可以说数不胜数,聊得来多聊几句,聊不来,也就知道这里有个喝茶客而已。朋友看老板和我聊得投机,又是聊茶,又是大酒的,回程的路上,让我跟他讲讲,拿个工程来做。我迷迷糊糊的,一下子惊醒,瞪眼看他,你没醒,还是我没醒?
朋友赫然嘻嘻然,问我刚才怎么不回复老板茶叶年份的事情。我回答他,做茶有几种,有种做茶就算是做假做成了大富豪,也还是做茶的。有一种不是,是做局,是另外一条道上的事情,与做茶的有什么关系?老板的其88 青,2017 年收的,800 块,收了几十大件,你觉得是捡了大漏?还是我们一贯的认知出了问题。
也许没有答案,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存茶多的人,都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自信,就认为自己看遍了天下茶。懂茶,懂大茶。前一段,老板和我谈论叶底,说是一芽一叶的古树茶才是好茶。
这让我大惊失色,销区对于古树茶的认识畸形到了什么地步。
喝老茶的人,读过老茶的内飞,里面都有“春尖嫩芽”的记载。
但是,这与历史符合嘛,谁告诉你古人就不会吹牛的?以文就实,这是文盲的茶商又自以为有文化,照搬内飞造茶。
这与实际接触到的茶饼符合?凡是喝过号级茶的都知道,基本都是粗枝大叶,有芽有叶,有梗有黄片,甚至有茶果。
稍微具备点存茶常识也知道,如果都是芽头毫尖,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放几十年,早就烧掉了。
一芽一叶造古树概念,这是绿茶的审美观,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到古树茶身上呢?
先说采茶,现在山头茶都是按重量称茶,不是按级别,有些茶区甚至是刻意放老,尤其今年,有些茶商收古树,一半是芽叶,一半是黄片,一芽一叶单采,谁又愿意?
而且,古树采茶,每人一个钩子,要么钩,要么爬树采,按台地茶的标准采茶,哪家的采茶工愿意?
每到茶季,老板都得看采茶工的眼色,发茶不均匀,不愿意采,树高了,价格低了不愿意采。采茶工昨天谈好的价,路上有人拦,高一块也跳槽。说白了,你茶叶都是同时发,你家古树发,我家古树也发,采下来才是钱,时间错过两三天就变成老叶子,谁还会单独采一芽一叶?
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玩家。玩家玩茶,自行一套,也不见于市场。
而且,芽茶压饼,不透气,谁又愿意花大价钱做这样的蠢事?
除非喝新茶,当年压饼当年喝完。
这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勐海茶区有没有人采一芽一叶呢?
有。两个大品牌,在勐宋茶区,都要求是标准的一芽一叶,都是标准的台地茶,芽头肥壮。
一家是电商出身,出来的套路自然是同样的毛茶,不同的名山印刷品,只要有苦底,肯定就是老班章。另一家,每一颗都是弯腰采的古树茶,一芽一叶出来,自然是纯料的纯料,古树的古树,每一根毫毛都是。
茶企+茶商的传播,一芽一叶真有替代古树茶的趋势!!
市场是概念之下的玩物,而并非有真相。
来谈发芽的规律,古树这几年普遍不修剪,一年采一季,芽头就小,尤其是生态好的地方,得等着芽头展开再采,叶也就大,都是一芽三四叶,一芽四五叶,再压饼,芽头又如何显,这不是常识的常识?
一个饼铺满芽头,典型的台地茶的台地茶啊,
这思维为什么是反的?
这视角,为什么是反的?
而且叶底看茶这事情,十多年前就讲过,我的《营销版》、《珍藏版》都谈过,大家也看过书,但是,总有人就喜欢瞎猜胡猜,尤其离茶区越远的老板,越是想教你,条索瘦,小树,不显毫,小树。
他们哪里来的这些茶叶知识呢?
哭笑不得。
(这是今年的古树,一芽六叶,芽显?叶显?把一芽一叶单独摘下来,重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来谈滋味。
大家都接触过宫廷茶,也就是单芽,其实你要仔细看,实际上是有芽有叶,只不过叶子和芽头一样大,筛分不出来。这也是典型的,台地茶的,特征。宫廷茶普遍滋味淡,耐泡度不足。
这和普洱茶普遍认知的浓厚是有明显区别的。
当然,宫廷茶也有滋味浓厚的,只是拿到这样的茶,就得注意,这可能是毒物中的毒物。是催芽素及发酵后化学物品合成的结果,当年的台商造老茶的模板。
现在还有没有人用,我不清楚。
总体来说,如果你要越陈越香,单芽,一芽一叶是实现不了的。。。
再谈危害。
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身边的远亲近亲没有染上癌症的人恐怕没有吧。
原因在哪里?
病从口入。
前面十年,国家卫生部有个官员,去保健协会任职,作了一个演讲,讲了很多食品,猪肉,蔬菜,水果,茶叶,大量使用农药,导致中国成全世界最为重要的癌症高发区的高发区。这个演讲,轰动效应很大,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封了,然后又解封,又封。。。具体,各自去网络搜一下。
茶叶是天天喝的食品,农药是二战之后为解决弹药的问题而催生出来的一个产物。
这之前,人是如何解决病虫害的?
云南古人种植茶,又是如何解决病虫害的?
直播里有人推广万亩茶园的中期老茶,有人说是假茶,假茶倒是未必,但是,毒药是肯定的。某岗茶厂的茶品,喝茶稍微时间长一点,也不会有任何人敢碰。
现在农场的茶,稍微有一点点,残存一点点良知的茶商,也不会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