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周,不,前一周的前一周,我在茶山走,上上下下,核酸的原因,一会24小时,一会48,不小心就错过。
关键是一天跑不了一架山,一架山少的也有十几个村小组,也就我们说的寨子,这还是在寨子转,除非你考虑寨子周围的茶树,茶这东西奇怪,离太近,味道就趋同,茶底就有“生活的味道”。还好,香港脚流行晚,否则,一个寨子的茶可能都是香港味。是不是这就是老茶味呢?
寨子是寨子,茶地是茶地,随便一个茶地没个四五小时的往返不可能,再开车到驻地,往往就是晚餐时间。。。
山上是山上,山下是山下,山头没有人强制核酸,总不能给茶树做核酸,我倒是想实验,只是没机构配合。一个县到另一个县,24小时,一个乡到另一个乡,24小时,规定,总是得执行。
从山头到乡里做核酸,18公里,正常要50分钟,停停走走拍照,得两小时,返回还要一小时,政策随时变化,一会要核酸,一会要通行证,不知道哪一个过期。
和普洱茶不一样,过期的都不作数。
恰恰普洱茶喜欢过期的。
过期的,有陈味,有仓味,有药香味,有没有香港味呢?我不清楚,有时候我的嗅觉也是错乱的。
老茶老味哪里来,这得从新茶讲起,从工艺讲起。
云南做茶,讲工艺之前得讲收料,料子决定工艺。
洋鸡做汉堡,土鸡拿来炖,道理在这里。
云南收料,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按级别收购,按级别论价.。按级别收茶,采摘的时候就得要准备,比如单芽采,一芽一叶采,一芽二叶采,只有台地种植的,才可能这样采摘。
山头茶,即使是小树,也可以14、5米高,和古树没区别,分级采,如何实现?不是说不能采,一个是采摘条件限制;二是采摘成本太大。没有必要如此,而且,普洱茶芽、叶、梗,味道各自有所区别,有芽有叶有梗,更利于陈化,有别于其他茶区的制茶工艺。
收购山头茶,是统级料,按重量计价。
纯料的做法,看似也简单,实际情况远远复杂于此。对于收鲜叶的群体,去年守一棵树,今年还是那棵树,是不是味道就一样?
错。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同样的茶地,茶树,只能说风调雨顺的年份,大体相似,而这几年的茶山气候偏差极其大,这就势必影响了口感,而口感的不同,往往又与之结合的制茶工艺的变化有关,比方讲,水气的把握。
这也绝非是理论上,有一个固定的工艺模板。
讲来讲去,没讲到重点,老茶的药香从哪里来?
一个是骗,仓味,霉味说是陈味,这例子海了,不讲也行。
二是仓储而来,越陈越香,这也不用多讲。
三,这与前期的工艺还是得结合,生晒的茶,陈放后才有自然的药香,既不是樟香,更不是参香,荷香,这些都是杂香,没有高温高湿的手段,不可能有。正常的药香,应该都是馥郁的,自然的。
四么。。。累了,明天讲。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