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茶山还在冷淡。按道理,茶山早该热闹了,下单的,看树的,旅游的。。。现在这一拨疫情,很有可能影响到茶山的。。。
消费市场的变化之快,让人目瞪口呆。
以前的普洱茶,玩的是大货,厂家大生产,藏家大存茶,这就是大货市场。
一转眼,大货市场消失,产销两困,大量的存茶变成了所谓的中期茶。但是,难以阻挡市场的改变,天量的中期茶,变成了低劣茶的代名词。
现在大货市场早就不存在,芳村市场围绕的基本都是金融茶,其他的茶,很难挤得进。
行业的困局在于模式。
有份统计报告,忘记哪里看到的了,总体情况是线下占97%,包括批发市场和连锁门店,线上占3%,其他茶类不清楚,估计也差不多。
原因还是在于渠道的拓展依赖于人脉,三年到头,赚来的都是库存,遇到风吹草动,大家的现金流都会断,渠道商一断,一汇总,厂家也断。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模式,一个行业的现金流都断。
厂家现金流断了,只代表今天春茶的行业看低,不代表其他,茶客喝茶的是照喝,换一个渠道做,换一个思路做,市场依然。
茶市场的变化,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前的春茶,忙的是大厂,忙宣传,忙造势。大厂宣传,二三四五线跟从,市场也就起来了。现在不是,市场分散,信息也分散,看上去网络信息无所不通,事实上,信息超载意味着信息的隔绝,喝厂牌的,不关心山头,喝山头的不知厂牌。
这是现有的市场格局。
前年春茶,一个老师给茶厂造势,春茶古树收了100吨,这算是大手笔了,有没有是另一个回事,至少给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有人抢,市场就好,有人抢,市场就涨价。
云南茶,报价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传统,省公司定下来的规矩,按级别收茶,按级别报价。所以,市场有几年是特别迷信大厂的审评师,究其因,不是说厉害,而是抬一抬手,大料头就得发大财。。。
当然,这表明不了茶叶好坏,我谈茶的时候,不由自主谈到后面去了,谈到人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好了,我们暂且不论茶叶口感好坏,只谈模式。五级十等茶,以及级外茶,这就有好多级别出来,好坏怎么算,价格怎么定?
按芽头来定。芽头在毛茶中所含的比例来定,比例越大,报价越高。比如说单芽最高,当然,这东西没有,是山下的人凭空按照绿茶理论猜测的,的确有采一芽一叶的,发酵过,筛分出来,那倒是的确有的,也就是所谓的宫廷茶,据说是最好的茶,其实是最差,不耐泡,果胶含量少,何谈喉韵?
有个老师不服气,报来一堆资料,老人怎么说,古人怎么说,古人都是芽头毫尖最好的,其实老师不知道,古人也要做广告,古人也会吹牛的啊,否则,做茶人吹牛的传统哪里来的呢?
还是扯远了。
说报价的事情,大厂收茶,按级别,分坝子茶和大山茶,大山茶就是我们所言的山头茶,但是,和市场的山头茶还是有所区别,至少收购价要低非常多。
另一种是茶商的收茶路数,不按级别,按山头收购。理论上而言,哪个山好喝,哪个山价格就高。当然,这就是理论上的,对于实际上而言,是不是这样,这还真不好说。
人是情景的动物,来到茶山,个个是老板,老板一招手,这一片是我的,那一片是我,花点小钱,得到大满足,未必真就是冲茶去的。
这说明了,茶山报价有他的随机性。老板越大,价格可能抬的越高,两个老板杠上了,报价翻一倍,三个老板都在场,那就会上天。
我个人是欢迎这样的举动的,茶山天价,是对茶山的贡献,茶山天价,是余者的福利。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古树茶有其特殊的地方,一公斤毛茶也可以抬高整个山头的价格。这是稀少产区的特殊的价格机制,这实际上与大面积的市场毫无关系。
但是,正因为定价的随机性,搭配各种山头报价的出台,好像就成了春茶的宣传机。
其实,这恰恰暴露了行业的心态,一个认为原料是一切,一个认为价格报的越高越透明,市场越买单。
事实上,不是如此。
买涨不买跌的理论本身就是一种伪理论。
当然,你如要问今年市场到底会怎么样?
我的判断是,市场起起落落,很正常,普洱茶依然还可以做100年。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