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茶友问:现在不是开厂的时代?
勐海的代工厂已经非常成熟,有初制,有精制,产能变大是分分钟事情。消费者不关心茶厂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关心的是口感,当然,这一块我谈的是纯消费的市场,即使是其他收藏,金融,其实道理也差不多。
空白市场的时代,产能大就是品牌,市场都占满了,产能大就变成了负担。产能大意味着产品力低,个性化的产品就很难实现。以前都是八中茶,同一款茶,可以通过不同的仓储,香港仓,台湾仓,昆明仓等等来共同炒,现在这种机会机会没有,品牌太多,市场分散。
举个例子,老班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之前的老班章就是老班章,现在的老班章未必是老班章,当然也是,只是也有很多副牌的老班章,比如说现在大家一窝蜂跑到老曼峨设立的初制茶厂,但是,大家看得到的是,这些茶厂的支柱茶品往往都是“老班章”,而不是“老曼峨”。
我很能理解一些茶企,做大了,规则不是一家说了算,就像合理避税是一个道理,大家都在设置各种公司,层层节税的时候,你偏偏不,那成本就和别人的差距就是几十倍。
问题是,反过来一想,用不是本山的原料替代,这不就是一种欺骗?
但是,就这些茶而言,品质其实是不错的,只不过,大家偷懒,喜欢用现成的热门概念。插一句来说,正因为品质好,无农残,至少保证了消费者的安全,这就是好事,这也是我极少笔端触及这些品牌的原因之一。盛易祥。
云南的茶山茶农,总体来看还是很不容易的,有一个出名了,要是都是劈头盖脸的胡批,只怕是一座山垮,座座山不在。
可是,对于企业而言,总是跟风,总是围绕最热门的山头,最热门的概念,机会还可能存在与否呢?
我当然知道大家的想法,搭金融茶的车,没有大热门,也就没有接单,炒单的人,可是,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大家都涌入一个寨子,势必拉高茶价。做金融茶,一个单品没有量,也根本就谈不上炒茶,这就需要大产能。而今眼目下,市场转向,大产能就变成了大负担,关键是,大产能随之而来的是转身困难。
茶叶是非标品,尤其在中国,每个城市每个茶区,流行的茶品不一样,虽然基本的要求是一样的,产地纯正,茶汤干净,工艺正确,滋味浓醇,这些基本点其实是非常容易就能做到的,然而,事实上,大家又做不到,问题究竟又出在哪里了呢?
来源:吴疆说普洱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