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云南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源于传说或刀笔吏们的傣语音译?
2020年02月01日

云南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源于传说或刀笔吏们的傣语音译?

蛮砖山、莽枝山、革登山、倚邦山、易武山和攸乐山(现称基诺山),俗称云南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它们都在西双版纳州境内,由于产茶历史悠久,茶质绝佳,被誉为普洱茶的摇篮和圣地。六山之中,除攸乐山以小黑江为界,归属于景洪市外,其余五山都在勐腊县境。而此五山,除易武山归易武镇所辖,其余四山都在象明乡界内。
西双版纳的地名,多以民族语命名,且各具含义。可古六大茶山之中,只有易武和基诺两山有可解之义,蛮砖、莽枝、革登和倚邦四山,我查阅了1988年6月出版的《云南省勐腊县地名志》,不仅找不到释义,连山名都没有,可谓一片空白。
六山者,外部世界的六山,历代官方文献中的六山,它们似乎与这片土地一点关系也没有,倒像是汉人世界中的纸上桃花源,傣族语系中的“不足不沙”(仙境)或“勐巴拉娜西”。勐腊,勐地方;腊:茶叶,即“产茶的地方”,但在《勐腊县志》中,虽有除莽枝以外的古茶山条目,但仍无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文化指认或诠释。
对此,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汉文化与区域民族文化之间的“溶血现象”,进而形成真空。可是,当这种“溶血”或说不兼容现象绵延千年而各成体系,我们或许真的就可以窥见古代“安边”诸策的一点基本形态,并参悟到普洱茶与“中国茶文化”老死不相往来的基本关系。因为两种文化在此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是两本不同的字典。
用不着大惊小怪,当你走入象明乡,向人们打听蛮砖、莽枝和革登,除了那些做茶收茶的人们外,更多的人对应你的是曼庄、秧林和直蚌之类,什么蛮砖和莽枝,纯粹是不解其义的汉语地名。我到象明乡政府去寻找古茶园的调查材料,他们的表格上也没有这样的地名。而且,当我请他们按所谓的古茶山地名,来划分产茶的寨名时,他们也总是把蛮砖写成“曼庄”,把莽枝写成“曼枝而倚邦,只有称其为“唐腊倚邦”,也才会有“茶井”的傣语之意。
救命的稻草,一般都生长在神话和传说中。孔明没到过西双版纳,但同样作为官方文献的道光《普洱府志·古迹》云:“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铊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易武是傣名,意为“美女蛇出没的地方”,没入此文献,代之以“曼撒”。)这就是我们赖以解释古六大茶山之名的铁证,有些虚飘,有些不敢认同。
我不知道当年骑马从普洱府到六大茶山要走多少天,现在的公路上跑汽车,如果只到攸乐,顶多三个小时,不远。可为何坐在府中的刀笔吏也乐于听信传说呢?唯一的解释,此六山之名,的确是源于传说或刀笔吏们的傣语音译。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1068141_230843872000_2.jpg 
 
 15862492679516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