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荒谬的普洱茶的适饮期
2020年02月01日

荒谬的普洱茶的适饮期

提到普洱茶,必然提“越陈越香”。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词是不是严谨的,正确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消费者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普洱茶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是有转化的!

而所谓“适饮期”,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普洱茶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转化到一个适合品饮的阶段。

这句话看似严谨,挑不出什么毛病,实则漏洞百出,我们随便一思考,就能问出一堆问题,比如:

1.要转化多少年,才会出现适饮期?

2.适饮期是不是类似于“水果的成熟”,一定是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节点提前,就会感觉“生涩”,节点推后,就会如水果一般因为过熟而“变质”?

3. 现在茶友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存量,不知道茶友们有没有这样的仓储经验:即便将存期缩小至一年,茶叶在一年之中,有好喝的时候,有不好喝的时候;将存期缩小至一天,茶叶在一天之中,也是早晚的品饮体验优于中午的品饮体验,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定一款茶的适饮期已经出现,通过什么方式判定?

4.接着第三条,适饮期到底是一个固定的时间阶段,还是不同的时间阶段?

5.对普洱茶稍有了解的朋友都应该清楚,好普洱的三要素:原料、工艺和仓储。而问题是,这三者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那如何来确定适饮期?

……

一、普洱茶一定要存二十年以上,才会迎来适饮期吗?

这其实与喝老茶的传统有关。

对普洱茶的发展稍有认知的茶友都知道,山头古树茶是从2007年以后才逐渐被大家认知的,而在此之前一直是老茶的天下,而喝老茶的传统形成于香港,发展于台湾。

早期对于老茶的价值体系搭建也是:存新茶,喝老茶;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

而在老茶人的眼里,老茶最少都要存20年以上,才会迎来“适饮期”。

据我所知,普洱茶在其主流的消费市场香港,是作为日常消费饮品存在的。日常消费饮品透露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普通的商家一则觉得老茶不值钱,二则不具备存茶的意识,二则没有存茶的理由和动力,毕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许多时候茶叶的仓储成本比茶叶本身的价值还高;

所以,即便存,也是自然存放,注意是在香港自然存放,也就是茶友们常听说的“湿仓”茶(干仓茶是从88青开始的)

在温湿度都较高的仓储环境下,那茶叶存放个一两年、两三年,原本新茶细腻的花香、丰富的滋味层次都会退去,确实是需要存放个二三十年的老茶,才会迎来茶叶的适饮期,也就是喝到老茶的滋味,陈香、木质香、枣香等等。

我们有做过实验,在勐海和昆明同时自然存放了三年的忙肺大树茶,在勐海存放的茶叶茶汤厚度、滑度要更好,但明显感受香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在昆明存放了三年的忙肺,香气层次、滋味的丰富程度会更佳。

所以,普洱茶一定要存二十年以上,才会迎来所谓的“适饮期”,这只是特定年代的产物。不足为信。

二、适饮期,可能就是个谬论!

标题仅代表个人观点,当然并非没有理由的胡说八道,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如果上面一段所描述的“存二十年、三十年”并不是普洱茶“适饮期”的最终结果,那适饮期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制茶多年,心里面多少是有底的,诚如上文所说:

即便将存期缩小至一年,茶叶在一年之中,有好喝的时候,有不好喝的时候;将存期缩小至一天,茶叶在一天之中,也是早晚的品饮体验优于中午的品饮体验,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定一款茶的适饮期已经出现,通过什么方式判定?

第三,对于一款确定转化方向良性的茶(原料、工艺和仓储都没有问题),我认为如果存在适饮期,那它的适饮期是有多个的,换言之:

1.有些茶存几个月就会迎来第一个适饮期,存年会迎来第二个,存三年五载会迎来第三个……

2.不同的产品的适饮期来的快慢不同,有些来的快,有些来的慢,这与茶叶的原料、工艺不同。

云南11个地州都有山头古树茶的资源,不同的山头地理环境、生态、茶种、工艺都不一样,所以适饮期来的快慢不一样,这也是正常的。

第四,判断茶叶是否已经到达适饮期,本质应该回归到品鉴,换言之,个茶人,他的品鉴水准(品饮体系)是要在线的,能判断出这款茶的转化是否是良性的,而这一点许多制茶人也很难做到!

第五,我认为与其讨论一款茶的适饮期,不如讨论茶叶的仓储和转化。

三、浅谈临沧茶、易武茶的“适饮期”。

因为本人接触较多的是临沧茶和易武茶,也刚好讲到“适饮期”这个话题,所以就浅谈一下这两个茶区的适饮期问题。

临沧茶的争议性比较大。

大部分普洱茶的收藏者,老茶人甚至是做易武茶的业内人,都普遍认为,临沧茶没有老茶作为背书,后期转化空间小,新茶好喝,老茶茶汤会变薄。

对于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客观的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

1.临沧茶没有老茶作为背书、不耐转化,后期转化空间小,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

2.目前市面上的临沧茶后期转化空间小,新茶好喝,越存越薄,这也是客观事实;

第一点,山头茶发展到今日,也有十多年,从存放的角度来讲,即便没有超过20年,但也已经有相对老一些的产品了,就个人接触到的老一些的(2006年后)、仓储好的临沧茶而言,并不存在所谓无转化、汤感变薄等现象;

第二点,目前市面上的临沧茶普遍后期转化空间小,新茶好喝,越存越薄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现在主流的山头茶工艺就是新茶好喝,出道即巅峰。

因为名山古树茶大都是在源头完成交易的,茶农没有存茶意识,为了更好的销售,在制茶上肯定会趋向于新茶好喝,常见的方式就是绿茶化(高温杀青)、红茶化(重萎凋)或者黄茶化(发酵),这样制茶,后期转化空间就小的多,必然越存越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名山古树茶都是新茶好喝,越存越薄?》)

对于易武茶,没有太多说的,给大家分享几个小知识点就好:

1.原料、工艺越是优秀的易武古树茶,刚做出来的时候滋味不会特别丰富,甚至是非常淡;而类似乔木茶、小树茶,滋味、香气则丰富的多,区别点在于喉韵和茶气;

2.一般来说中小叶种的适饮期要比大叶种来的快,易武方向名微产区的古树茶在半年内一定会出现一个滋味、香气、韵味都非常棒的状态;存放3年左右的易武方向的古树茶汤感厚实度、茶香、气韵都会达到一个小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