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大叶种茶主产区,茶业一直是云南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省内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均居全国第2位;全省共有茶农600万人,涉茶人口约1000万。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当地茶产业、茶企、茶农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外地茶商不能进山收购,外地、外籍劳工无法上山务工。同时,云南省今年又遭遇罕见干旱天气。受这些因素影响,西双版纳州今年的春茶销量及茶农收入,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老班章、新班章、南糯山等地部分茶农的销售营收降幅,甚至达到50%以上。
为保护茶农利益、巩固脱贫成果,西双版纳等滇茶主产区政府联合企业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力保少数民族茶农利益。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与茶农共渡难关。
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知名茶企之一。目前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厂区70余个茶叶初制所签订原料收购协议,辐射茶园面积10万余亩,带动茶农1000余户。
今年,在自身经营亦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企业筹措近千万元资金,按照“只高不低”的价格原则,投入春茶收购中。
在有“普洱第一村”之称的老班章村,哈尼族茶农李向荣告诉记者,2019年自家春茶销售量为200公斤,收入200万元左右。今年销量虽然下滑,但七彩云南的收购均价保持在12000元每公斤,保障了自己售茶的利润水平。
“从2007年落户西双版纳起,企业员工便和茶农摸爬滚打在一起。茶农既是商业伙伴,更像是自己的家人。虽然企业自身也因疫情面临经营压力,但我们还是决定尽全力保护好茶农的利益。”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说。
据了解,除保持收购价格不降,企业还派驻专业人员,对茶农进行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标准化技术指导,确保当季茶叶的品质安全,共同维护滇茶品牌形象。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其促动的消费升级,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量近年来水涨船高。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云南茶叶主产区的少数民族茶农们通过种植茶叶,逐步告别了刀耕火种的贫困过往,踏上幸福安定的小康之路。
在勐海县新班章、老曼峨等村寨,十年前还是石棉瓦、木头盖的吊脚楼和泥土路,摩托车都是奢侈品。如今,在政策帮扶以及七彩云南等茶企带动下,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各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明亮洁净的别墅,很多人家购置的名牌汽车不止一台。不少茶农还在县城购买了住房或门面,子女后代在县城乃至省城昆明读书上学。
据《2019年勐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勐海县累计实现2个贫困乡、40个贫困村出列,7278户2855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1%。“因茶致富”在这里已不是梦想,而是随处可见的现实。
据悉,政府鼓励茶企与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贫困户自我调整种养结构产业扶贫模式,放大茶产业扶贫效应。
“全面小康之后,我们企业将继续配合政府,保住致富成果,不倒退、不反复。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者说产业问题的克服,离不开茶产业自身的品牌化发展,有赖于产业链的现代化升级。”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料采购总监李文顺说。
据了解,当地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方式,构建贫困户与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帮扶意愿和带动能力的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扩大改造茶园种植,提高茶叶种植效益,参与茶叶加工和销售,多途径带动种茶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布朗山七彩云南有机茶庄园,来自红河、楚雄、普洱及西双版纳州本地贫困农民近180余人,定居并工作在这里。企业不仅为茶农支付人均2000每月的稳定工资,每户还提供免费的独立住房;子女有读书的,按月给予定额生活费补助。庄园还聘用周边傣族村寨农户100余人参加茶叶精拣,带动了周边新班章、老曼峨等村寨的发展。
精准扶贫以来,仅勐海县茶企和合作社就开创务工岗位2.15万个,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1612名,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全县120家茶企、合作社与5791户建档立卡户签订茶叶收购协议5940份,各茶业企业在贫困村收购茶叶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