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饮口感是衡量普洱茶品质的关键指标。
品饮口感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入口亲和力(苦、涩、还是香纯)、口中感受(让茶汤在口腔流动、仔细感觉,是否会有什么放大的缺陷,所指主要为苦、涩、粗)与吞咽感受(滑口还是会有阻滞感)。
1、入口亲和力:
虽说好茶不怕苦,但要是太苦的话无疑让人难以接受,但微有苦感还是可以接受的;几乎无苦亲和力更佳;而涩感是最为忌讳的,好茶怕涩——如果又苦又涩,这种茶质量绝对劣等;优质产品应该无苦或微苦、无明显涩感。茶汤入口,感觉茶香四溢,给人甘醇之感,此为好茶第一要素也。
2、口中感受:
茶汤入口后,先不急于入腹,可在口中轻转,让茶水流遍整个口腔,让所有味觉神经仔细感受,这个时候,茶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如果品饮好茶,会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口中满扬茶香;倘若苦涩明显,则会进一步放大;另外,不少普洱茶会有一种粗感,就是感觉口中某处仿佛被蒙上粗粗的一层(一般为舌头、舌根部),如果粗感不明显且短时间消失,那么应该无妨;但如果粗感强且经久不退,便会令人感觉不适,这也难成好茶。
3、吞咽感受:
茶汤滑口还是有阻滞感往往可以在吞咽时感受,高档普洱茶茶汤要求滑口、吞咽时毫不拖泥带水,感觉瞬时入腹,干净利落;而阻滞感强的茶汤在入喉时就没有此等美妙体验了,一般会觉得微有粗糙感,此类茶也难有高等级。
普洱茶的层次感指的是茶汤进入品饮者口腔中的变化,以及茶汤在每一泡之间的变化。这一变化涉及到香气、生津、回甘。层次感的精髓在于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否按照阶段产生顺序,则是一款普洱新茶优质与否的关键。
对于优质普洱茶而言,无论生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层次感。其香气必须富于变化,在每一泡之间,必须体现出一种阶段性的、有顺序的变化。
以生茶为例,比如一开始体现的花香,然后慢慢转为果香,最后又变为淡淡的花果香。而这种香气的变化,也必须随着时光的历练产生变化。
普洱茶是讲究后发酵、讲究陈化的一种茶,新生茶需要从一开始的花香、果香、花果香等香气慢慢转为陈味、老味、旧味乃至陈香,而新熟茶则需要从一开始的糯香、熟果香等香气转为板栗香、荷香乃至老味、旧味、陈香。
同样,其生津回甘度一样需要在每泡之间产生变化,一开始可能生津比较突出,然后慢慢回甘显现。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苦涩褪去后,则生津是否可以达到“舌底鸣泉”的境界,回甘是否可以达到甘醇的境界。
一款优质的普洱新茶,无论生熟,必须在新茶阶段就具备良好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的变化是一款普洱新茶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
粘稠指的是浓厚而带粘性。就普洱茶而言,是指其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也就是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等成分丰富与否。
粘稠度主要是通过茶汤入口的表现来体现的。一款茶冲泡后,茶汤入口马上就可以判断其粘稠度。优质的普洱茶,无论生熟,在新茶阶段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粘稠度。粘稠度还有另外一种阐述,那就是口腔丰富度与口腔冲击力。
优质的普洱新茶,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
在喝茶人口中,有所谓的“满口是茶”,这便是粘稠度很好的诠释。喝下一口茶,可以感受到茶叶的味道,很多优质普洱茶产区的所出产的普洱茶,就具备良好的粘稠度。
当品饮者抿下一口茶汤后,满口留香,生津迅速,回甘连绵有序,这便是粘稠度极佳的茶品。粘稠度高的茶品,甚至其茶汤用肉眼看过去,都能感觉去凝腻,犹如果冻一般。
普洱新茶很忌讳寡淡,一款又寡又淡的新茶,很难令人相信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越陈越香。
一款优质的普洱新茶,其香气必须低沉优雅、生津回甘必须迅速而持久、茶汤协调度好、富于变化、层次丰富、具备粘稠度。
只有这种滋味浓强的普洱新茶,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
一款又寡又淡的普洱新茶,是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的,这种茶,不管经过多久的陈化,都无法蜕变为优质的普洱陈茶。只有优质的普洱新茶,经过合适的仓储,才会成为优质的陈年普洱茶。
总结下来,就是:“能不能推荐一本有实战干货的能直接派上用场的书?”
茶书读者分两类:茶人和茶商。前者为了消遣,后者为了经营,前者关心的是普洱茶的品鉴实战,后者关心的是有效的普洱茶经营套路。
一直在等这样的书。。。
终于,等来了《普洱茶论·品鉴与经营》
书拿到手,先翻了翻,我最关心的是作者写书的风格,虽然没有如期望值似的粗暴、直接,但也一改传统茶书的路数,直接甩出干货:
先讲“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让读者知道为什么要选普洱茶,普洱茶和其它茶类相比明显的区别在哪里?这干货相信不管是针对品鉴者还是经营者,都应该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了!
接着讲熟茶的价值、冲泡、品鉴,中生代茶的特点、历史、经典标杆茶…
然后讲普洱茶的冲泡、讲审美、讲选购…
再然后讲仓储,讲7542、讲88青、讲陈韵、讲茶气…
内容其实不新鲜,但作者的文风很吸引人,采用短篇独立成文,看着不显枯燥容易记住,行文方式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传统茶品案例,生动详实又接地气,有点我期望的“粗暴、直接”的意境了。
经营方面的也有,但所占篇幅不大,相信这方面读者也不希望看到长篇大论老生常谈的生意经,作者以自己和周边朋友的经历,从茶的选择、辨识入手,逐渐展开对茶叶品质和价格的研究,最后延伸到市场对消费对象的分析,从而潜移默化地把他对普洱茶独特的经营之道感染给读者。
如果说对此书的内容做个简介,可以用作者的:
“读茶经”、“泡茶经”、“品茶经”、“鉴茶经”和“生意经”来概括。
但若细读此书,还有很多干货:
“如何辩证地看待普洱茶?闻香识茶、鉴别熟茶年份、判断干仓湿仓、“闲聊”喝明白、跟何作如老师“斗茶”、
为什么前四泡要浸泡20秒”等等…
作者都对此有简短精辟的解读。
稍微遗憾的是,
作者对新生茶以及山头茶品鉴这方面很多茶友痴迷关心的问题论述较少,可能与作者不太认同新生茶是普洱茶的观点有关,这也是我对此书唯一惋惜之处。
最后,该书的作者黄刚先生是一个茶人,也是一个商人,圈内很多朋友认为,商人就不应该出书,他们写的东西终究是为了卖掉手中的茶。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