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凤宁滇红茶馆 | 见诗赏心悦目,品茶心旷神怡
2020年02月01日

凤宁滇红茶馆 | 见诗赏心悦目,品茶心旷神怡

根据唐宣宗时期所成书的《膳夫经手录》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由此可见,到了唐朝中期,整个中国的茶产业已经十分庞大且成熟。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布衣,均喜“煎茶”之道。而茶对于唐朝各路的文人墨客,更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除了至今依然在茶圈名气甚大的茶圣,诗仙李白也同样是茶文化的爱好者,一句“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更是成为名句流传至今。
到了宋代,古人对于茶的审美、要求,以及对其赋予的文化属性都高了个台阶。
在唐代,古人对于采茶的时间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但是到了宋代,则出现了我们现在还在沿用的“明前茶、雨前茶”的概念。从宋代诗人石待举的一句“寄语高僧宜郑重,能诗方遣雨前春”便可窥探出一二。
宋代人除了对茶叶的原料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于不同水质“泡”出来的茶也有研究。
例如著名的“大吃货”苏轼先生就寻泉水喝茶,《安平泉》中的一句“当年陆羽空收拾,逸却按平一片泉”还提到了茶圣陆羽,可谓是茶圈早期的一次“梦幻联动”。
除此之外,他的弟弟苏辙,在《游净因院寄琏禅师》中还提到一句“遥知近爱金山好,江水煎茶日几升”,用江水煎茶,不可不谓是“一家子吃货”。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劳模”皇帝朱元璋的推波助澜,人们喝茶的方式也转为了和现在较为接近的泡茶法。由于泡茶方式的简化,茶产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波新的高峰,喝茶的人群也变得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在当时,喝茶既可以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忆江南时的句“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炉共一担”,也可以是日常小茶馆中的“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皿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有天合之者。”
而作为“写诗狂魔”的乾隆皇帝,一生更是写下无数首茶诗。从“火前嫩,火后老”到“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
但是也从这些可以侧面看出,到了明清时期,茶以及茶相关的文化,早已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中的一部分。
诗词歌赋既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特殊符号,同样也是我们文明中的一部分,而茶,从一句“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便开始一通伴随着我们文明共同成长发展至今。
来源:凤宁号  凤宁号滇红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49957896511317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