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你喝的普洱茶是怎么制出来的?浅谈普洱茶的加工技术
2020年02月01日

你喝的普洱茶是怎么制出来的?浅谈普洱茶的加工技术

鲜叶采摘与初制
鲜叶采摘是普洱茶加工的最基础工序,必须遵循“采养结合,分批、合理、及时”的原则,保证茶叶的可持续生产。采摘后的鲜叶切忌紧压、日晒、雨淋,以免鲜叶升温变质。采茶机械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污染。杀青时应注意防止加工设备及人员的污染。揉捻要按照“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原则,使茶叶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在晒干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确保毛茶不被环境污染。
晒青毛茶的选料与付制
为保证晒青毛茶再加工的品质,选料必须严格,级别不同的晒青茶原料,加工成不同标准级别的普洱毛茶。晒青毛茶应存放在加工厂专用仓库,按级归堆、付制,在发酵前进行毛筛,以减少发酵过程中的结块,起到捞头、割脚的作用,增进发酵的匀度。
渥堆发酵
普洱茶渥堆发酵是一个微生物及其酶性和非酶性氧化的缓慢过程,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核心。发酵用水必须保证洁净无污染,严格保证取水点的环境卫生。在晒青毛茶发酵过程中,必须掌握好发酵温度、堆温及环境变化,适时翻堆。每次翻堆后,要在表面洒水,再盖上湿布,要掌握好温度,较适宜的温度是40~65℃,温度低于40℃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高于70℃会出现烧心茶叶,造成叶底不展开、味淡、汤色暗。翻堆要求翻拌均匀,茶叶无团块。经过几个翻堆周期,当茶叶显红褐色,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及时开堆摊凉。
(1)湿水发酵的目的:青毛茶通过湿水发酵,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缓慢氧化,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发酵的好坏是决定普洱茶品质优劣的关键。
(2)在发酵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要点:第一茶叶的湿水量。湿水量根据茶叶的级别及气候而决定,总的原则是高档茶的水分要湿多些,低档茶的水分要湿少些,气候干燥则水分要适当增加。一般而言,加水量应掌握在28%~36%之间(包括茶叶自身含水量在内)。第二翻堆次数及堆温与时间,整个发酵过程,要经过4~6次翻堆,时间为30~40d。第一次翻堆的目的是达到水分均匀,以后几次翻堆以堆温上升情况决定,一般以堆中间温度达到所需产品的品质要求就要翻堆,堆温不宜太高,否则导致茶叶“烧心”而产生发酵过度的毛病,甚至使茶叶变成馊酸而不能饮用,要掌握40℃以下不能翻堆。保持40~65℃状况为宜,有微弱酒精味才能翻堆,严禁温度超过70℃。翻堆的时间主要以堆温来决定,冬季气温低,堆温升得慢则翻堆间距适当增加天数。般情况,青毛茶六、七、八级翻堆6次,青毛茶九、十级为4次。
干燥、筛分与拣剔
发酵翻堆结束后,为避免发酵过度,必须进行干燥。干燥可直接利用室内发酵堆通沟进行通风干燥,并要不断地翻动,从不同方向进行错位通沟,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即可起堆筛分。普洱茶干燥切忌烘干、炒干,晒干尽量少用,在万不得已时才可用,因晒干可增加茶叶损耗5%以上,易导致品质降低。
(2)筛分。普洱茶的分筛一般分为毛筛和复筛,毛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减少发酵中的结块,在毛分过程中要做到不切,毛分后的正茶即进行发酵。发酵后进行复筛,通过复筛达到普洱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的要求,在此过程六、七、八级以上1.5cm筛孔平圆筛撩头,撩头晾干再切或另作处理。正身茶通过0.2cm筛孔平圆筛割脚,九、十级以2cm筛孔平圆筛撩头,鉴于目前各茶厂原料、设备情况不同,筛路安排和筛网组合不便统一,但必须按照加工标准样严格对样加工。
(3)根据样茶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各级各号头茶进行拣剔,剔除茶叶的筋、梗、果、花、籽及其他夹杂物。拣剔验收合格后分别堆码待拼配。
拼配匀堆与包装贮运
(1)茶叶拼配,茶叶拼配是指将两种以上形质不一,具有一定共性的茶叶拼合在一起。根据茶叶各花色等级筛号的质量要求,将各类半成品茶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拼和,使不同筛号的茶相互取长补短,显优隐次,调剂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合格及全年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茶叶的经济价值。
(2)茶叶包装与贮运要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采用食品包装材料。贮藏采用干仓存储,保证仓库环境清洁、无霉味。运输前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普洱茶的品质不发生变化。
产品管理
(1)在成品入库时,每批成品外包装上必须挂有带有普洱茶的品名、等级、总量、总袋数、批次、验收人等内容的成品标签,确保普洱茶成品与标签时刻不分离。
(2)每次普洱茶的出入库、生产、加工、包装、出厂必须作好详细记录。
(3)对普洱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详细记录做好整理、统计工作,制作物料平衡表,以便一目了然。主要内容包括:收购原料的来源、原料的加工处理方法、成品的规格、质量、数量以及损耗、废料量、成品的批次号、成品出入库情况、成品的销售情况等。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1485704_175112629122_2.jpg 
 
 15862492679516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