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印度茶的辛酸和崛起
2020年02月01日

印度茶的辛酸和崛起

中国茶漂洋过海,曾在世界历史上引起众多波澜,英国因不满从荷兰进口中国茶,自己偷偷建立渠道,为此两国大战三回,以英国取得海上霸主地位,战事才得以告终;英国因为举国上下喝茶成风,喝掉了大量的白银,只好用鸦片来均衡中英贸易差价,最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另一个当时还是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国家的美国,为了抵抗英政府的“茶叶税”,发起“波士顿倾茶事件”,北美人民就在那种高昂的抵抗情绪中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来自中国的茶叶曾经在世界茶叶贸易版图上独占鳌头,风光无限,然而,中国茶的历史地位遭到挑战,来自印度的茶叶在国际上的奋起直追。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得从英国说起。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之高令人惊讶,据说英国某电视台在街头采访民众:“你觉得英国人最重要的习惯是什么?”,相当一部分英国民众的回答是:“喝茶,要是一整天连杯茶都没喝上我会感到很难捱”,可见茶对英国民众来说是民生大计。而为了让“喝茶”这件事成为英国国饮,三个女人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她们是: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英国公爵夫人安娜、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皇室时,带着她的几箱中国茶叶嫁妆,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了喝茶的风潮,而英国公爵夫人安娜为了不在两顿饭之间“饿肚子”,发明了喝下午茶这项优雅的社交活动,渐渐的,英国民间也追随上流社会形成了顿顿都要喝茶的习惯,“平民大众将它视为每顿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每年消耗大量茶叶,而这些茶叶当时全都来自中国,从1711年到1810年,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获得的税收高达7,700万英镑,从中可以一窥当时茶叶贸易的数额。
高昂的茶叶税迫使英国人跑到当时的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用以取代中国茶。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这个公司最初成立的目的,除了做生意,就是垄断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海上贸易,特别是香料、织物和茶叶贸易。
1842到1848年间,被后世称为“茶叶大盗”的罗伯特.福琼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派遣下,在中国浙江、福建、安徽等地收集了一些植物种子,其中就包括茶树苗和茶树种子。英国人对于在印度种植茶叶这件事相当热血,甚至还偷偷带走一批中国工人。当时负责相关事务的英国官员天真地以为“每一个中国成年人都会种茶”,这种典型的西方对神秘的东方的误解,就类似于他们以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功夫吧!
茶树苗从香港转运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度水土不服,除了在大吉岭地区尝试栽种的,其余几乎都没有成活;带过去的工人有一半在途中就被解雇了,这些人并不是真的会制茶技术,而是迫于生计应聘去海外做工,剩下的一半则受困于印度炎热的天气和环境,处于躁郁不安中。
而在此之前,英国人其实已经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茶树,这种他们在中国到处搜集的稀有植物,其实原本就静静生长在阿萨姆这片无人管理的林区里。这里的野生大叶种茶树跟云南大叶种属于同种,但因为归属复杂及对其认知不足,没有及时得到承认。
英国人执着于在印度种出小叶种茶树,他们认为搜集来的中国小叶种茶树才是真正优质的茶树,然而种茶之路充满荆棘,印度人在皮鞭和艰难的劳作下不堪重负,“每星期都有20人死掉,尸体被抛入河中”。英国人开始反思种植技术和劳工待遇,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他们马不停蹄地发明出各种各样的制茶机器,把工业化运用到制茶业,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也因而推动了现代茶业的发展。
现在我们去印度各大茶庄园参观,庄园主已经从英国人变成了印度人,但一百多年前英属殖民地时期的制茶机器仍然保留下来了,不仅仅是保留,有些庄园还在依赖这些最古老的机器制作茶叶。
回到东印度公司那段历史。1834年,东印度公司成立了“茶叶种植委员会”,开始商业性质的茶树栽培。印度政府对种茶制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之所以如此配合英国人,是因为英国人游说他们,“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将催生工业生产活动,还能为政府开辟一个新的收入来源,上述所有各方面都可以带来巨大收益”。1901年,东印度公司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印度第次出口茶叶产量超过中国。
商业领域的竞争是残酷的,印度在短短100多年的时间里,茶叶产量达到世界第二,出口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取代了中国茶的地位。印度为英国及欧洲国家提供了成本更为低廉、质量更加稳定的茶叶,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小农经济时代,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制茶业,无法保证欧洲人对茶叶的大量消费。时至今日,单是印度阿萨姆地区就拥有800多个大大小小的茶叶种植园,每年产出的茶叶约占印度的50%以上,占全世界产量的近20%。
印度茶不光产量大,其质量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追捧。大吉岭地区的庄园茶以小叶种优雅的香气和丰富的滋味被欧洲人誉为“红茶中的香槟”,阿萨姆地区则产出最适合做奶茶的醇厚香浓的茶叶,尼尔吉里的茶叶因为鲜爽香甜被称为“拼配商之梦”。
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庄园主一夜之间把茶庄变卖给了富有的印度贵族,印度人接手茶庄之后,继续任用原茶园制茶经理,或者干脆重新培养本土的年轻制茶技工。英国留给印度的不光有殖民的创伤和屈辱,还有先进的制茶技术和茶园管理制度。
在大吉岭同印度庄园主们坐着喝茶聊天,发现他们这一代人对英国并没有太多怨恨,讲着一口流利但带印度腔的英文,言谈举止差不多算是半个英国人的庄园主们热情地给各国来客讲解庄园历史,那些过往之痛早已经化成平淡的接受,印度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方向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重点……
来源: 吴丹芳  TeaCulture茶新说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1405241315452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