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换张绵纸,价翻一番?二次品牌会是行业之光吗?
2020年02月01日

换张绵纸,价翻一番?二次品牌会是行业之光吗?

早在十多年前,昌泰集团就曾将一些中期茶撬散拆成品鉴装去买,当时反响不一,不过也算是以品牌公信力为"二次包装”背书的雏形。

2018年底,上海大可堂联合芳村普茶藏珍(广州耘华茶行),共同推出一款二次包装、二次品牌推广的中期茶”白雀“,声势浩大,引发行业诸多热议。

白雀腾飞后,“布朗传奇”、“深土岁月”、“金五星”、乃至双陈的品鉴装“年代秀”和年份茶干仓标识绵纸,各家都在积极尝试中期茶品的二次包装,二次拼配,二次品牌。

那么,这些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又会为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市面上的这些二次包装中期茶,到底值不值得买?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二次品牌的那些事。

什么是二次品牌

在中期茶专题文章中,陆离提到过市场上存在的个问题:由于茶企经营,行业发展等原因,有大量品质不错,但缺少知名度,卖不起价时的中期茶,形成新茶老茶价格倒挂。

当这些“千里马”茶品被一些眼光独到的“伯乐”发现和集中收购后,为了更好地宣传和销售,对其重新包装,赋予其新的品牌,进行价值重塑,这就是“二次品牌”,而推出这些二次品牌的茶企或个人,这里就称为“选品方”。

一款好的二次品牌茶,凝聚着选品方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与信任背书,包含了对茶品的品质认可与未来转化潜力等价值,能够使茶品的价格表现更符合价值本身。

实际上,早在二次品牌概念兴起前,就有很多品饮经验丰富的茶商与藏家在“沙中淘金”,以自己多年来的实践认知与鉴茶方法,从海量中期茶中掏出优质茶品推荐给大众,而二次品牌,就可以看做个人推荐的升级版。

而这个概念其实也不新鲜,历史上普洱茶是大宗商品,市场与供给端联系较少,印级茶与七子饼等老茶又都存在“依赖大票辨认,散片识别困难,不标生产日期,怕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等问题,这就导致香港很多老酒楼和老茶庄留存下一些老茶,却很难销售。

当时人们想出的办法,是从中挑出品质好与仓储的茶品,并借助这些老酒楼的公信力,走拍卖会渠道或销售给一些老客户,亦或总结版面特征,为其分门别类,其实在思路上和如今的二次品牌是一致的,可以看做是种规避风险,提高价值的手段。

不过,中期茶自身的高性价比,转化明朗等优点摆在这里,哪怕是同样的思路,运用到产值更大,商业氛围更活跃的中期茶市场,也一样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相比于新茶,经过数十年存放的中期茶,口感变化更多样,很多经验不足的茶友,其实是不太能判断这类茶的品质好坏的,而二次品牌的出现与兴起,正迎合了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当二次品牌从新兴概念发展为行业共识后,也能吸引一些此前对中期茶有顾虑,只喝新茶,乃至不喝普洱茶的消费者,起到扩大市场,吸引新人的作用。

很多有经验的茶客,心中大多有几款好喝不贵的性价比中期茶,但受限于信息不对称等特点,这些被部分个体发掘的好茶,总量还是太少,随着二次品牌的发展,更多老茶客也能从中获益,喝到更多好茶。

此外,对于行业来说,当一些原本不知名的中期茶,在新的宣传和品牌影响力下进入消费市场,也能起到消化库存,促进茶品流通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受益。

二次品牌的问题与争议

然而,二次品牌虽然益处颇多,但也有一些争议和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二次品牌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选品方的核心需求就是取得茶品的话语权和议价权,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因此,二次品牌茶大多采用隐藏原有信息的方式,有意模糊了原先的制茶方,出厂价等不良信息,强调茶品的口感与用料,尽可能形成垄断单品,定价时就可以跳出市场价格体系,尽可能提高茶品售价。

而且,二次品牌茶一定为原先知名度很低的茶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勐海茶厂改制前的老茶,认可度和公信力很高,价格也贵,为其二次包装只会得不偿失。

此外,二次品牌的出发点是价值重塑,茶品知名度不高,选品方又是搬仓式收购,茶品的价格优势够大,才有二次开发的空间,茶企才有获利的可能,因此从价格上来说,二次品牌茶依然会有捡漏机会,只是机会不多,惊喜不大。

二次品牌茶的立足点是品饮消耗,二次包装经过了品质甄选,仓储与口感都会得到多次把控,品饮价值一定是不差的,这也是很多选品方宣传时都在强调口感的原因。

而在收藏属性上,二次品牌是一个新兴概念,包装一换,原先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都被清零了,此时选品方的信任背书与茶品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二次品牌茶的品饮属性会高于收藏属性,如果收藏一批二次品牌茶继续陈放,将来出货时可能面临选品方公信力下降,茶品再度无人问津,卖不出价的窘境。

总而言之,二次品牌的概念并不复杂,也不新鲜,好的选品方是优质中期茶的伯乐,也能让广大茶友买到好喝不贵的二次品牌茶。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选品方会以二次品牌之名,做弄虚作假之事,行抬高茶价之实,这就需要茶友们深刻意识到以下问题:

二次品牌茶的用料,卫生检测,仓储环境等原始数据都已被清零,那怎么确定这些茶的年份真实?这些二次品牌茶的品质又该如何定义?由谁来定义?如何取信于人?

二次品牌茶多为垄断单品,不好比价,那该如何判断这些茶定价的合理性?又如何避免有选品方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弄虚作假,炒作营销,哄抬茶价?

来源:陆离茶寮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645145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