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山古树茶产茶于德党镇西南部岩岸山村委会鸣凤山自然村,东经99°19′,北纬23°93′,距县城28公里,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444毫米,平均海拔1940米,土壤类型赤壤,PH值4.5-5.5。
鸣凤山地处中国古西南丝路“永昌道”分支“镇康线”,永德(老镇康)通往缅甸的古驿道旁,山脚下的勐汞是中国最大的佤族支系聚居区,他们在这生息繁衍有上千年的历史,旧时的勐汞大火塘部落是县境及周边佤族最大的火塘(部落),每年都要举行火种传播仪式,通过仪式团结凝聚县内及周边本人。据口碑相传,南诏(唐)时期当地本人就开始利用茶叶,留存至今的有野生茶、过渡型茶(在亚练茶区叫藤子茶)和栽培型茶。由于地处盐茶贸易的古驿道,茶树树种来源复杂,加之种植时间跨度上千年,变异持续不断,导致鸣凤山茶树种群十分复杂,主要品种为鸣凤山大叶种。1980年,经云南省标准计量局鉴定公布,鸣凤山群体种为地方优良品种。鸣凤山古茶园最负盛名的当数十八株”梗子茶“,人称”十八罗汉“,2015年4月经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博士导生裴盛基老师初步鉴定,最大树龄约1200年。
鸣凤山核心茶区分布有古茶树近千亩,年产量约50吨。茶园周边植被为香樟树、云南松、红木树、水冬瓜树、核桃、杨梅及杂木林,不少茶树因管理粗放,淹没在香樟树和松树林中,”凤鸣林茶“因此得名,鸣凤山熟茶带有明显的樟香味也不足为奇。
鸣凤山大叶种为乔木,栽培型,有性系单行条植,种植密度260株/亩,大部分茶树有台刈史,最大基部干径45.2厘米,最大树高10.4米,最大树幅8.4×9.2m.树姿半展开,分枝中,叶长7-21cm,叶宽5-11.5cm,叶脉11-13对,叶色深绿,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质柔软,叶尖渐尖,叶齿锯齿形,芽叶肥大黄绿色,茸毛多。花乳白色,花瓣5-7瓣,花冠直径3.2-3.8cm,结实性弱。采摘期3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适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普洱茶。
鸣凤山古树晒青毛茶茶多酚类含量32.7%,咖啡碱3.38%,水浸出物44.3%。条索肥硕紧实匀齐,色泽墨绿尚润显毫,香气清香馥郁 ,滋味浓厚回甘、味浓鲜爽,汤色绿黄明亮,叶底绿黄明亮。距离鸣凤山古茶园一公里外的武家寨古树茶也是永德古茶树中的佼佼者,但风格迥异。
鸣凤山古树茶是一款品质相当不错的永德普洱茶。从外观上看,鸣凤山茶也属黄条白芽,只是比忙肺茶略细小;从茶质上讲,鸣凤山茶绝对不输忙肺茶,滋味浓厚、层次丰富,香气高扬,二者相较,忙肺茶胜在厚重,鸣凤山茶则赢在清醇。鸣凤山生态环境极佳,古茶树资源丰富,几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制作出的茶叶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极品,这种茶一般外观条索更加粗壮,色泽略深,茶汤稠厚,入口滋味浓酽饱满,苦重而涩轻,韵味持久。最为独特的是,在存放得当的情况下,毛茶经过半年 左右的时间,会转化出一种花蜜混合着阳光照射在苔藓上的味道,隽永得令人痴迷,啜一口不忍咽下,就如永德得山水、永德的味道。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