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专题文章中,陆离详细介绍了杀青,而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揉捻,即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揉卷成一定形状,缩小叶面。
普洱茶揉捻工序的目的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都有揉捻工序,不过揉成的形态不一,常见的如螺形的碧螺春,针形的南京雨花茶,扁形的西湖龙井,拳曲形的观音,尖形的太平猴魁等等。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茶的前身)则属于条形茶,形态上追求“紧、圆、直”,忌讳“松、扁、碎”,因此在手工揉捻,要注意保持揉捻叶运动方向一致,避免出现反向搓揉。
很多茶类的揉捻主要是为了整形,提高茶品经济价值,因此揉捻时间很短,力度也很轻,但普洱茶不一样,这是因为揉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破坏叶片组织。
人们在揉捻时,会对青叶造成较大压力,破坏叶片表皮组织,使茶叶的液泡裂开,内含物质丰富的叶内汁液流出,在反复揉捻裹卷的过程中,逐渐黏附在叶条上。
而当茶叶烘干后,这些汁液就会凝集在叶表面,冲泡时,可溶性的物质就能析出到茶汤里,成为普洱茶大部分香气和滋味的来源。
因此,揉捻会对普洱茶的外形油润,色相亮度产生很大影响,施加地揉捻力度越大,叶片细胞挤揉裂程度越高,茶汤的滋味越浓烈,浸泡程度越低,“细胞破碎率”一词就是专门量化揉捻程度的,而不同茶类对细胞破碎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绿茶的细胞破碎率在40% ~45%,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38%~ 45%,“滇红”工夫条茶会高于72%,而云南“CTC”(分级红碎茶)则在90%以上。
此外,普洱茶的揉捻工艺还有一项功能,那就是接种。揉捻后的茶叶细胞壁破损,失去了保护膜,空气中的微生物得以进入茶叶内部,完成“自然接种”,为接下来的有氧发酵打好基础。
揉捻机的使用要点
与其他工艺相似,揉捻目前也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方式,由于晒青毛茶属于直条茶,工艺简单,揉捻机可以很好地胜任,再加上手工揉捻费时费力,机械揉捻正逐渐成为茶山主流。
目前茶山使用揉捻机种类繁多,型号性能也各不相同,按规格划分有25型、50型、60型、70型、90型等,按动能上有单动(上部揉桶转动)、双动 (上部揉桶与下部揉盘反向同时运动),此外还有单臂和双臂等等。
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普洱茶行业兴起较晚,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茶农使用的是二手的滇绿和滇红(细胞破碎率更高)揉捻机,揉捻程度很重,并不适用于晒青毛茶。
而区分方法也很简单:晒青毛茶专用的揉捻机,揉盘棱骨数量少,棱骨倾斜角小((较平缓,施加力度轻)。合适的揉桶型号不宜过大,最好60厘米以内,家庭使用型号更小的25型揉捻机即可。
晒青毛茶的揉捻,讲究“条紧圆直”,而根据青叶等级,投叶量,原料滋味特点,理想成品口感等差异,可以灵活选择以下几种技巧。
第一个要点是冷揉与热揉。杀青结束后,茶叶变得温热柔软,这时趁热揉捻,为热揉;待其摊晾冷却后揉捻为冷揉,具体选择上要遵循“嫩叶冷揉、 老叶热揉”的原则。
这是因为嫩叶的韧性强,角质层薄,纤维素少,水溶性果胶质多,揉捻时容易成型,使用冷揉,可以避免揉捻叶摩擦发热带来的“黄熟味”。
而老叶的叶质硬,纤维素多,果胶少,趁叶片受热变软,叶温较高时热揉,条索更易揉紧,也能减少碎末茶,提高良品率。
第二个要点是揉捻投叶量要适中。各种型号的揉捻机揉桶直径大小不一,投叶量少了,揉捻加压效果不明显,条索不易揉紧。
投叶量多了,叶片上下翻转受阻,“打条”(即叶片初卷)效果差,结果是底下多片末,上面多扁条,而且外形松泡,断碎扁秃茶多,应对方法是选对型号后,用杀青叶将揉桶自然填满即可。
第三个要点是调控揉捻时长。具体选择一看青叶等级高低,老嫩程度,二看揉桶直径大小,三看揉盘上的揉叶条索紧结程度。
以最常用的直径60厘米揉桶为例,一到二级鲜叶揉捻12到15分钟;三级鲜叶揉15到20分钟,四到五级鲜叶揉20到25分钟。揉桶直径比60型大的,每种揉捻时间再增加约5分钟,比60型小的需再减少5分钟。
第四个要点是揉捻加压。揉捻机压力的增减,加压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细胞破碎率,进而影响成品茶的色、香、味,茶条的松紧、扁碎等,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压,一般可采用“轻、重、轻”的手法。
第五个要点是慎用复揉。所谓复揉,就是将解块分筛后的筛面茶二次揉捻,复揉后的晒青毛茶,少锋苗,多秃头,外形断碎,副茶(碎、片、末茶)多,良品率低。
因此,只要鲜叶分级相对清晰合理,叶片老嫩一致,最好就不要复揉,如果真遇到外形松紧不一,浮面摊张叶(不成条的单片)多时,可以放大筛号,使用2#筛解块,将粗松的的浮面头子茶撩出,再针对性复揉,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