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简要说明我对于熟茶的几个认识
2020年02月01日

简要说明我对于熟茶的几个认识

一普洱茶一直被讲的很复杂,为什么?

不明白。

省外的一个企业,刚做普洱,就做的很好。我看了一下他们的文案,也都是比较直白的,茶山也都是不出名的,甚至在行内人认为是不入流的。我给几个同行看,大家都很惊讶,不是名山,行外人抛开行内复杂的、表面特别拉风的概念,卖的还如此生猛。

道理在哪里?

概念太复杂了,别人会感觉水太深了。。。

举个例子,熟茶怎么讲?

这个概念本身讲起来就复杂,其他茶类没有,没有龙井生绿,龙井熟绿的讲法。普洱茶本身也没有,都是讲普洱茶,无非是转化快慢的关系,要好喝,仓储慢慢转,要快,潮水转化。

是转化方法的不同。

更早,就完全没有,因地名而名,就是一个地方出产的茶叶。

熟茶是生茶的再制造。

其他茶类,如绿茶,毛茶是成品,云南的晒青毛茶则既是原材料又是成品茶,当然,现在有争议,生茶的标准是散茶算绿茶,紧压茶才算普洱茶,这规矩是怎么定的,不太明白。变个形状,就变了一个性别?若是茶农直销,卖散茶当普洱就算是违法了。

这算是普洱茶的一个梗,一直有争论,甚至在这基础上还有更多的争论。

比较好玩。

关于分类,这是专门研究分类的专家才应该做的事情,我不想扯,对于普通茶友,生茶,熟茶,白茶,红茶,你要的是后面一个字——茶。好喝才行,好喝才是茶,管什么分类的事情呢?

继续。。。

也有老师讲,晒青茶蒸压了就发酵了。

这种说法太理论了,理论得有点纯洁了。

我们要搞清楚蒸压的目的,蒸压的目的是塑形,绝对不是发酵!!

至于事实上形成的紧压茶转化要好于散茶,这是另码事,何况,这本身就是个湿度温度掌握的问题,掌握得好,转化的效率一样。

搞清楚了蒸压的目的,即可知,把大米蒸几秒是变不成饭的,这是常识,我不知道这些侃侃而谈的老师,到处教人的老师,是怎么认识常识的。

总之,熟茶是生茶,或者应该说是晒青茶的再制造。(请注意,晒青茶就是成品绿茶的一种。)毛茶潮水,渥堆,翻堆,干燥,流程如此,时长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再存放三个月到半年以上压饼,压饼的工艺分再潮水及不潮水两种,各有利弊,这是工艺上的事,不在此多嘴。

之二

现在发茶的技术多种多样,大堆发,小堆发,离地发,落地发。。。其目的一样。无论茶业界解释多复杂,其目的一样,过程就可以忽略,但是,市场往往被眼花缭乱的解释搞糊涂。

简单言之,发茶,就像你小时候家里老人捂豆豉。

发茶的历史对照,前后区别还是有,比方讲,现在普遍不会发到九成熟以上,这就说明熟茶一直在发酵,压成饼之后也继续在转化。这就是醒茶比撬茶要重要的原因。

醒茶,现在也被人解释得无比复杂,其实,醒茶的目的,一个是把茶叶的杂味散除,二是适应当地的湿度,厚度凸显。三,是把茶叶的活性醒出来。后者,解释起来比较困难,尤其市场上的熟茶,山头料,坝子料,一渥堆,都是甜,都是滑,怎么辨识“活”,我看是难点。

至于醒茶的方法,撬成块状,放紫砂罐,你本地的咸菜罐一周以上即可。

之三

关于熟茶不影响睡眠说法。

认识分两种,一种认为不影响睡眠,一种认为影响睡眠。认为不影响的说法占多数。

我自己找过很多茶来做试验,发现无论生茶熟茶,都有共同的一点,只要是农药茶都会影响睡眠。

之前的很多说法是咖啡碱的衰减导致熟茶不影响,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发现,实际上并没有衰减(年份茶会衰减),只不过甜类物质转化后,甜度占优,误导了人的思维,认为不影响睡眠而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易武生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

这有点像酱香和其他香型的酒,酱香的就不影响睡眠,有些香型的酒就特别刺激脑神经,一喝就上头。(喝醉了,都上头。)

之四

关于茶汤浑浊和不透。

茶汤浑浊和不透有区别。一个是缺陷,一个是正常。

浑浊的原因主要出在工艺上,一个是初制,二是精制。初制不讲。精制的时候,渥堆,茶叶被沤住,茶汤会浑浊。堆温起不来,也会浑浊。主要辨认是看叶底,闻气味,闻叶底有馊臭味,就是工艺的问题。

不透的原因主要是压制的时间不够。即使是用老料,一样会出现不透的情况。一般来讲,压制一年以后会逐步通透。不透和茶汤浑浊容易混淆,相对而言,轻发酵容易透,传统工艺不透。茶叶初制的时候揉紧条,释出物多,不透。

当然,工艺上如果没有缺陷,不透的原因主要还是在压制年份上。尤其老茶,反而潮水要更多,水味退除慢。正常的做法,等待年份。

之五

关于撬茶。

无论生熟,撬茶得七分整,三分碎。

这个话题多次讲过,太碎,前面浓度高,后面无茶味。茶整块,茶叶味道释放慢,前面几泡水味重于茶味,茶汤变茶水。

顺便解释一下味浓淡和厚薄的关系。这一点好多人还是有模糊,比方讲五星青沱,选用易武,没有班章茶味浓,这是易武茶和班章茶的区别,两个就不是一个品种(指茶树),好比一个酱香,一个浓香。

另一是年份的关系,你要让年份酒做到新茶的烈、生猛,做不到,没有。

再一个是投茶量多少的问题,投茶量大,感觉味浓,这是浓,不是厚。

之六

关于多喝就能懂茶的说法

假如你持续多年,长期喝假茅台,拿真茅台,你也认为假!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41315452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