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茶號级茶历史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號级茶历史

从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堪称普洱茶交易最为热络的时代,清代隶属普洱府管辖的景谷、腾冲、思茅、下关、喜州、佛海(今西双版纳勐海),以及古六大茶山的易武、倚邦、曼撒(漫洒)、曼庄(蛮砖)、革登,还有顺宁(今临沧凤庆)等地,都设有民间私营的大小型茶庄商号,鼎盛时期有数百家。他们开创了普洱茶的辉煌盛世,也为后人留下不少好茶,在普洱茶“断代”的分类上,律称之为“号级茶”,且由于数量十分稀少,也称之为古董茶。

历经近一个世纪,在21世纪的今天,市场上还流通的老茶,除了极少数百年福元昌号圆茶外,大多为同庆号、宋聘号、盛易祥、同兴号、敬昌号、同昌号、车顺号、陈云号、可以兴号、勐景号、鼎兴号、鸿昌号等私人茶庄的茶。在20世纪初期至1949年前产制的圆茶,以及少部分的茶砖、紧压茶,年份在70-100年之间,由于数量所剩无几,今日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以上的天价,并非一般人所能消费得起的。

原本设于云南倚邦的鸿昌号,由于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泰国设立分公司,因此得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以“鸿泰昌号”之名继续在海外传承家业至今。或如车顺号、元泰丰号等,今日已有后人重新擦亮家族招牌外,其他老茶号多半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舞台。至于1990年后冠上老茶号之名产制的茶品,不是恶意仿冒,就是趁商标法还混沌不名的时候假借名义,或外地商人抢先注册下的新品,例如“乾利贞宋聘号”后人在石屏老街重新开张,却无法使用家族原有商标,令人不胜哈嘘。

普洱圆茶早期又名“元宝茶”、“侨销圆茶”,一般则多称为“茶饼”,是普洱茶最早、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型制。据说最早始于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并在乾隆初年由开设在易武的同兴号与同庆号首度推出。根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十三年提淮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当时为了便于马帮的运输,以竹笋叶包装七片圆茶,再用竹皮线绑紧为“筒”,因此有了“七子饼茶”的统称;再以12筒的一打装放入竹编的大篓内称为一“篮”。台湾普遍称为一“支”,大陆则称为一“件”,也就是84 饼装。通常马帮以两篮为一担,每一匹骡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号级茶依现存仅有的茶饼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清末民初(约1900-1920年)与民国时期(约1921-1949年)两大区块。

如何解识号级老茶?首先,单饼绝不可能有外包纸,仅有内飞与大票(又称“筒票”):在整筒(七片)的包装上,最底层的一片茶饼大多倒转放置:又称“大票”的内票纸则大多置于第二片,少数在第三片的上方;内飞为手工制作的薄棉纸,并多以木刻盖印。

而且,当时作为包装的笋叶,在竹笋生产季节绝不可采摘使用,因为彼时的笋叶含有甜份,极易长虫,只有采笋季以外的笋壳才堪运用。

此外,过去私人茶号大多以少量制作的形式经营,不仅茶菁经过严选,配方也多有其独特之处。例如,不用短而细小的茶菁拼配、不会大量使用茶芽(最多只洒些在茶面上)等,制作工艺如揉茶等特别细致。而饼形制作或整体包装也十分用心,即便完全以手工石磨紧压而使饼形大而松,却因茶梗放在茶饼底部配以粗壮的茶叶而历经多年也不易散开,反而更有利于陈化。

再者,由于过去老茶号除了制茶、卖茶外,大多兼营油粮食品或马帮运输等业务,因此所留下的饼面往往会出现米壳等各物。

“品相不凡、老韵十足,香陈味醇、气强而化”,16 字道尽了现代茶人对号级茶的赞赏与评价。因此,真正年份够老的号级茶,经多年转化后的茶香必然沉稳幽雅,有人称之为“古檀木香”,也有人以“樟香”称之。茶汤质浓丰郁而饱满,而且每泡茶都有不同的韵味与魅力。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