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品藏岁老茶,寻时光印迹
2020年02月01日

品藏岁老茶,寻时光印迹

国庆假期第二日,即农历十六,正是“十五月亮十六圆”的光景。

上午九时,老同事雷先生到访朴境人文茶室。待在茶桌前坐定,我把国庆日泡在壶里的二款老茶倒入煮茶器煮起来。茶水沸,斟满杯,再分杯而饮。雷先生接连几杯入口,欢言说茶汤稠绵似牛奶,甚惊讶隔天茶竟有如此厚味且伴有回甘感!我笑语这煮着的茶,是我昨日与一老同学在很短时间内泡了两款,没冲几泡,味仍在。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故能煮出味,且年份久长的茶,茶碱已陈化怠尽,煮出来品饮口感绵绸且身体舒适。般新鲜茶类即使是发酵茶年份不够也不建议煮,煮出茶碱味口感不好,也不利健康。

雷先生闻言便说他在连江时常喝岩茶,但下午后不敢多喝,晚上就不喝,否则睡不着觉。这一小段时间来听我言,试着喝普洱熟茶,感觉滋味醇厚且不影响睡眠,再喝其他茶感觉味很淡不想喝!

我解释说但凡饮品皆一样。喝惯广东高汤,就觉福州日常家用的汤口淡寡味。闽菜头牌佛跳墙其汤浓稠可拉丝,口感厚实绵柔,让人一喝便印象深刻,久久难忘。茶汤若以清透为胜,那白开水应是最清最透的!一款上好的普洱茶其汤给人以浓稠感,若再加以时间雕琢其汤也必亮透!时间是普洱茶制作最大的成本,经岁月陈化出茶性温和、无农残的安全茶才可以与我们健康长相伴!

与雷先生茶叙间听到门铃声,到来的是我的好友陈先生。三人坐下饮毕两杯茶,陈先生便拿出一款古董样的茶砖,包装图文印着繁体“云南同庆号”字样。我拿在手掌心一掂,脱口而出:“这茶是后期制作的,年份不会太长。”陈先生表示不解,说这茶砖在他处已十几年了。我直言那茶砖年份应在2003年前后,并说出判断理由:若像包装纸表达的年代感,那砖应是有七八十年,必蓬松,拿到手里有轻飘感,不会是沉如石块的紧实感,至今古董号级茶系列里,存世的只有380克的“可以兴”茶砖。

言谈举证间雷先生因家事先告辞。此时陈先生手机响起便下楼接我们尊重的文先生。文先生大学学的是茶学专业,每在一起我便向他请教茶学知识。他也时常带来普洱茶饼让我鉴别,我每每直言不讳。

文先生第一次到朴境人文茶室,我简单介绍茶室空间后入坐便喝起茶。文先生顺手拿出几款茶饼,我依次认真鉴别后,言及这几款基本归类为2003年后制作,个别一两款有可能是九十年代后期台湾茶商订制的。

以鉴别那款包装印刷字体很像八十年代8582的那款“八中茶”标的七子饼茶为例。我拿出八十年代厚纸8582做对比,这两款茶包装纸区别就很明显:八十年代包装纸半手工制作,纤维感明显,手摸纸张有粗糙感;2000年后纸张属机器制作,工艺提升,纸表光滑感明显。

时代是有痕迹的!计划经济时代,普洱茶的产与销是分离的,主要面向香港市场销售,承担国家出口创汇的时代责任。当时普洱茶出口以散茶为主,没有生茶与熟茶的说法。生茶就是传统的滇青,所以统称“青饼”,只有经过人工渥堆工艺发酵的茶才称为“普洱茶”。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公司特种茶部专门负责给茶厂下生产计划、确定出口唛号。当时出口的饼茶,包装上都印着繁体“云南七子饼茶”,中间是红中、绿茶字的“八中茶”商标,无论生熟茶都一样。只有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普洱茶在台湾兴起后,台湾茶人寻根进入云南才有少量的个人手工作坊订制茶出现,同时国营茶厂也开始接受私人订制,这以后才出现一些个性化的包装设计,诞生了“白菜”“孔雀”“绿大树”等明星茶品。2000年后,随着普洱茶在珠三角地区有燃燎之势,加上体制改革,云南省茶叶公司各部门都自主经营,在复兴普洱茶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段混沌期,主要就是那些来历不明、真假难辨的“中茶”标包装的茶。

我与文先生强调说明:茶是否可以喝,不以包装为准,应以食品安全标准为论,包装纸是一款明星茶品的身份证明,若包装纸与真实的包装有误则证实这款茶不是真实的。但是,有的茶虽属高仿品牌,或是后期制作的产品,依然不乏一些好的茶。

在现实中,我也经常遭遇此种际遇,热心好友也常常说:请您喝泡印级茶!如红卬、黄印,实际上是稍有年份的轻发酵熟茶。不喝似乎不近人情,人家毕竟免费请喝的;喝了,又成喝银耳却领受燕窝的情。言茶喝茶本是轻松事,在喝与不喝间有时真的挺难为情,好在我言茶的原则:对茶不对人!

茶如人一样,不同年份的茶,有着与年龄相若的特征,更何况几十年老普洱茶基本都在香港存放,显现传统港式仓储的面貌特征与气息、气韵。我拿出一款五六十年代的老茶给两位好友一起鉴别,拿在手上感觉松松、轻轻的,茶饼梗叶相间,脉胳清晰,灰褐颜色,像位年长老者拄着拐杖,风霜岁月镌刻脸上,虽不言一语,却让人心生敬畏!

老茶可遇不可求,几乎所有老茶都是不经意留存下来,大几十年老茶更是遗世珍品了。号级、印级老茶因存世稀少而弥足珍贵,其茶饼蓬松状明显,茶饼面红棕、褐灰,经岁月沉淀、微生物菌群分解已失重,一般在300~330克。

我小心翼翼掰下一小角称重,刚好12克。老铁壶烧水,沸水冲泡,黑褐茶汤溢出,浓稠油亮,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喝上一口,陈香药韵夹着参味即满喉腔直堕丹田。几杯后文先生满身发热,汗珠子溢出脸面,连连用手巾纸擦汗,连声称赞这茶气足劲大!

流淌在普洱时光长河,感老茶的岁月之味,品新茶的山野气息。生茶回甘生津之口腔玩味,熟茶养胃养润之健康功效!普洱新、老茶相生有序;普洱生、熟茶本是同根,一阴一阳谓之道地!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作者丨滕忠东

2020年11月刊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003281100363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