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茶,一定没有灵魂?
标准化的老班章呢?
贡叶认为,标准化是对老班章的尊重。
当我们谈论老班章标准化时,我们谈论的是采收标准化、生产加工标准化,以及口感标准化。只有在标准建立之后,才有风格。也只有标准化,才能解决老班章的信任问题。
下面请跟随贡叶2023春茶小分队的脚步,看看一杯标准的贡叶老班章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1、鲜叶监采
茶叶是一种可多季节、重复采收的植物,如何采,采嫩还是采老,对后续加工环节和毛茶滋味有重要影响。
鲜叶若只采芽头,则滋味淡薄,无法体现老班章的厚度;若太老,采到一芽四叶甚至以上,除了梗多、老叶多影响美观外,滋味以淡淡的甜味为主,缺少浓强感。
贡叶要求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两叶为主,兼采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这样嫩度的鲜叶,既有足够的浓度,也有鲜爽度。
2、鲜叶验收
从老班章茶园到贡叶生产基地,只隔了500米。
位于老班章村内的贡叶生产基地,拥有“茶园—茶树—茶厂—茶品”全体验中心。贡叶遵循标准加工流程,生产基地实行生产区域责任制制度,使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有迹可循。
贡叶老班章的鲜叶原料来自于老班章村数块茶地,综合了整个老班章村四大品种,以数量平衡各茶地间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兼具苦、甜、快速回甘、综合特质均衡的标准老班章滋味。
作为源头厂家,贡叶茶厂一天的收叶量就达到两吨左右。如此庞大的总量,既是稳定性和标准化的要求,也承载了品牌长期发展的使命。
3、萎凋摊青
采用上下通风的可移动摊晾床进行摊晾,不同批次在摊晾过程中分开摊晾。为防止茶叶变红,采摘后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工厂统一自然摊晾,厚度8-10厘米,使鲜叶减重率达10%左右时方可入锅杀青。摊晾区域通风、阴凉,保证鲜叶失水适度。
4、炒制杀青
杀青,通过高温阻止或破坏茶叶中的多酚氧化物活性,防止茶叶过度氧化变红。同时,高温挥发了带有青草气的低沸点香气物质,使清香味溢出,继续散失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杀青是制茶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温度高低,手法轻重缓急,都会对茶的品质以及后期表现造成一定影响。
贡叶老班章采用人工天然气铁锅杀青,杜绝柴火烟味影响。杀青操作人员着工作服,佩戴白色棉手套进行杀青。根据“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理论,嫩叶含水量高,“老杀”便要锅温高一些,抖散水汽时间延长;老叶含水量较低,适当降低锅温以温柔对待。杀青时间根据鲜叶含水量不同保持在25—30分钟之间,确保每一片茶叶杀青程度均匀。
5、解块、理条
揉捻过后,茶叶因茶汁溢出,条索间往往绞在一起,成大大小小的块状,这时需要将这些绞成块的条索分开,称为解块。若解块不充分,在日晒干燥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毛茶干燥不均匀,出现水焖味,同时影响条索的外观。
老班章茶芽肥壮、粗大,通过理条能够更完整展现修长的条索,同时也便于冲泡。
6、摊晾、晒茶
贡叶老班章初制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晒茶,仰仗于云南热烈的阳光,揉捻好的茶叶铺在竹篾席上晒足六七个小时就能干透。除了散失多余水分和定型,干燥还能促进茶中内含物质发生热化反应,提高茶叶香气,对于茶叶品质而言,干燥是画龙点睛之笔。
贡叶老班章采用竹席日光干燥,理好条的茶叶抖撒均匀撒在竹席上,摊叶厚度1-2cm,保持茶条之间有足够空间,干燥过程中需时常检查茶叶状态,待茶六成干时收拢再晒,及时收存。晒场要求空气清新,远离交通主干道,无异味杂味,若晒茶过程中有降雨迹象,及时把竹席移至晒茶棚中干燥。
晒干后移入专用储存箱中保存,贡叶老班章即将踏上去往全国爱茶人身边的旅程。
—
贡叶相信,通过标准流程制作,一杯标准、稳定的老班章味道将成为可能。当老班章成为放心喝,放心买的茶时,灵魂的对话才真正展开。
让老班章就是老班章。
来源:贡叶老班章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