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曼拱“黑树林”,茶好人实在!
2020年02月01日

曼拱“黑树林”,茶好人实在!

曼拱,是倚邦山中的“五小山”之一,不仅是“古六茶山”遗存的古老乔木饮用茶树最集中的片区,也是全云南以至全国,遗存的古老乔木饮用茶树最集中的片区。曼拱片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称“二乡”,即原象明区第二生产大队。外来人有知“二乡”而不知“曼拱”,有的知“曼拱”而不知“二乡”。那日笔者去饭店问主人电话码,电员就回答:饭店老板娘是“二乡”的,不是“曼拱”的。笔者说“二乡”就是“曼拱”,才得到电话码。
据曼拱老街已看不到年代的《修路捐资碑文》载:“铺通奉公道路”,“捐金、捐物、奉银”,除倚邦土司等以外,众人多数各只“奉银五钱”以下,而“慢拱,奉银拾两三钱”。亦即“慢拱”是一个人的名,应是当地德高财厚的富户或头人,捐资数额最高。为彰显其功德,以诱导和鼓励后人注重品德修养,人们借其名以称呼此寨。后字变而音存,沿变为“曼拱”。
在曼拱片区古老茶林中,“大黑树林”是传统老茶树的保留和森林生态的保持较完好的片区。茶林主人分别是彭雪梅、彭成刚、彭成波、曹海平、曹海勇、蔡明启、彭志伟、彭伟忠、吴进平、亮增约十户。它位于曼拱一组的北面约三公里路程,茶林地海拔约1380至1580之间。本是整座山四周——东面经南面到
西面的多数,和西北经北面到东北面接近山顶高坡地带都曾布满传统老式茶林,只因民国中后期普洱茶业衰败起至今,茶界专业人员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饮用茶,哪些不是饮用茶,将山茶科植物药用瓜芦误当“大叶茶”,并将它误定为“普洱茶优良、标准品种”。将茶科所和国营茶厂都建到多瓜芦而茶少的片区,倾向和偏
重少茶片区的瓜芦为“大叶茶”,排斥和冷落“古六茶山”及其真正茶种。在建国初期到2000年初期,甚至到现今,只承认“大叶种”——瓜芦为普洱茶原料,将真正的饮用茶,即“古六茶山”原品种,除了将条尖形大叶茶勉强包含其中以外,中柳叶和各小叶种都被排除
在普洱茶原料甚至云南茶原料之外。“古六大茶山”的古老饮用茶树群,变成“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以既苦又涩的“大叶茶”——瓜芦芽制作的“绿茶”和今“生普”及霉烂“熟茶”强行推销给消费者,真正的“古六大茶山”饮用茶无人问津和收购及销售。茶农为了生存,凡是适合种粮的正东面,经南面,到西面缓坡地带,被迫砍烧其茶林,利用其地种粮。使八分之五以上面积的古老茶林被毁,仅残活零落分散的少数幸存者。只有不宜种粮的东北向坡、北面坡和西北面坡的接近山顶的地带,才幸免被毁灭性砍烧和耕种。较完整的传统老式茶林约8百亩,(彭雪梅家老茶树)
再加零落分散、间杂遗活在新种茶林中的老桩新枝茶树,累计总面积近千亩。而适宜种粮食的正东面,经南面,到西面坡地,因古老茶树被毁,种植了小树茶林。
其中,该山由西北经北面,转向东的坡面上的一片古老茶林,属于曼拱一队彭雪梅、彭成刚、彭成波三姐弟,面积约六亩,原有茶株近六百株,但部分已缺株或枯死。其地脚边海拔约1448米,地头海拔约1460米,是饮用茶树生长和保障茶品优质与高品味的最佳海拔范围。地头以上更高坡地的茶林是别人家的,也仍在较理想的海拔范围。其茶地土壤多数、尤其深层度,都是紫红沙石壤,少数偏黄红色,
但表层腐殖质较厚,土质较疏松、细碎。深层酸碱度应约在4.5至6之间,也是保障茶品优质与高品味的理想土壤范围,表层约微高些。林地土壤生态较好,茶质内生态自然度高。周边森林植被茂盛、良好,早晨多雾,整日气侯凉爽,也是保障茶品优质与高品味的理想环境。
整片地的古老茶树品种都属于中小叶茶,没有专家所谓“大叶茶”,其周边的古老茶树品种也
同样。而且,整个曼拱片区也几乎全是中小叶茶,没有让人饮用后会伤身的苦涩瓜芦——专家所谓的“大叶茶”。是真正的饮用茶品种的乔木古老茶树集中片区。亦即以其茶种的嫩芽采制的今“生茶”,是适合人们普遍长期饮用而不伤身,反而保健的属于理应推广或多种植的饮用茶品种。
整片地的茶树绝大多数都曾被故意截过树干,然后分岔成棚状,但就连分岔和分枝都已老态满目,枝干上不仅布满花斑纹络,披满各种苔藓或寄生草,而且明瘤、暗瘤、节包、疙瘩、弯折、曲拐等众多,彼彼皆是,还有众多陈旧性伤痕,真可谓“老不堪言”。是片难得却令人心痛、担忧的老茶树资源。其茶品,为真正的“古树茶”,阴柔、甘甜有余。多数茶树粗大树干部分较短,粗度和高度稍不足,尤其连续两年旱灾,水份严重不足,再加采摘不当,保养不足,嫩枝绿叶严重偏少,初制工艺也有待提高,茶品难达“最高或理想境界”,阳刚之气和浓酽丰厚度微不足。(彭雪梅家老茶树)
这些问题恐怕是曼拱整个“黑树林”多数茶林及其茶品的共性,至少也大同小异。如有商家与这些茶农合作,首先应配合帮着这些茶农管理、养护好古老茶树。其次是保护好其土地与森林及其生态。帮助清理老茶树上的各种苔藓、寄生草,防治虫害,消除有害于茶林的因素。采茶必须保留苔叶以外至少一张新的宽叶,以备下次发芽。秋末整理茶树,必须清除所有寄生物,间稀分枝,剪除细枝和枯枝及严重被苔藓包裹处开端以上的枝条。其次是正面帮助茶农改进初制工艺,但千万别出“馊主意”,“帮倒忙”!炒茶必须高温,鲜茶入锅起,到整个翻炒过程必须连续有细碎爆鸣声,炒茶必须熟而不过,尽力炒成均匀黄绿色!所有低温炒茶、炒半生不熟或炒煳、色泽不均匀、表面水气散不够等,都是错误的!千万别受某些所谓“大师”的主观误导!
曼拱的茶树品种,与“古六茶山”的它山原茶种同样,是适合普遍长期饮用,保健而不伤身的饮用茶种。曼拱茶品,只要初制得当,与“古六山”它山茶品同样,甘甜柔美。曼拱茶农,与“古六茶山”绝大多数茶农同样,都纯朴、热情、好客。
其中的彭雪梅,故名思意:“熬笑冰霜的红梅”,排行长女。她有两个弟,成波似乎已分户,成刚留守老家,与父母生活,是个实在的茶农。其妻景东人氏,勤劳贤惠,不善言辞,但善良好客,任劳任怨。雪梅自身,更是个开朗、热情、客气,乐观,常带微笑,能干又会道的女士。她同丈夫在象明街边开着个“甜雨”饭店,兼隔壁的茶室。回家是长女,
替父母和弟弟夫妻做主,出来街上则是主妇,里外都一把能手!平日里,既要带茶客转茶山、钻茶林,又要接待茶客喝茶,还要管理饭店,东奔西忙。茶山离街上又都较远,有时竟然顾不上吃早餐就带客人上山。好在丈夫在街边从事建筑,间接管理工程,她去茶山,丈夫帮着搭理两个店铺。与她打过交道的人,都评价她:也是个不玩心眼、明来直去、实心真意、很好相处和合作的商业合伴。有好茶,又有好个性和好人品,作为茶商,与此类人结交何乐而不为?!但与她合作或交往的茶客,需多提谅她几头牵挂的不易!并帮她提高和完善茶业认知,尤其帮她养护好古老茶树,延缓这些茶树的寿命和提高茶业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