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勐海茶厂老书记说布朗山基地和巴达基地的历史
2020年02月01日

勐海茶厂老书记说布朗山基地和巴达基地的历史

 

1987年开始,茶叶市场开放,各地相继办厂,导致毛茶原料大战,峰烟四起,毛茶原料短缺势在必然。虽然在以往几十年中,茶厂把农村视为第一车间,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在全县各乡、镇设有30个收购网点,建有仓库,派员长驻,并在各主产茶方出机器、盖厂房、派技术人员手把手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教会茶农做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群众收入,但商品经济的大潮也带来了对我厂原料的冲击,毛茶原料的多方流向难以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观念绝对不行,另找出路,独辟蹊径才是面对现实的积极办法。1988年3月,我下级调研,途经布朗山巴卡龙、巴卡囡村,眼见四周原始森林的护围中,大片荒地连绵起伏,山风吹过绿波翻滚,蔚为壮观,蓝天白云下,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画展现在眼前。当时我想:与其让其沉睡,不如将其唤醒,为我们作出贡献。一个自己办基地的大胆设想喷涌而出,我当时把这个想法与同行谈及,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好。回到厂后,同厂长邹炳良、副厂长卢国玲详细交谈后,达成了共识:革命要有根据地,才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办厂要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才能抗击市场的风险。如果一个厂有一万亩原料基地,亩产达到一百公斤,每年就有一百万斤原料,全厂才能靠基地生存,发得出工资,后面的日子也能过好。说干就干,我和厂长立即到巴达乡找到当时乡书记王阿章同志,匆匆到巴达曼囡至乡上公路寻找基地,王阿章书记陪同深入考察,从曼囡村、帕司新寨、老寨、沿公路两旁,直到贺松大黑山连续六公里,几十个山头都是国有荒山,规划出五六千亩荒山作为巴达基地,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梯级茶园,这一大胆举措前所未有。

听说茶厂要建茶园基地,当时主管林业的副县长、布朗族干部岩章打电话表示大力支持,并主动表示要为我厂寻找荒山。岩章副县长在布朗山工作多年,又是当地干部,对布朗山山水了如指掌,对当地群众有深厚的情感,能发展当地经济,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找一条出路是其长期的心愿。他带着我们,到老曼峨附近巴卡龙村勘察现场。在他指点下,把当时国有荒山、农民用于放牧的几十个山头划作布朗山基地。他说,全县连片、平缓、有水源的地方实在太少,你们在这里建基地能带动附近两个寨子,把技术教给他们就可以了,群众工作我来做。岩副县长的坚决态度,更坚定了我们建基地的信心,当时就规划出4千多亩荒山供我们使用。

基地选址完成后,我即带领着农务科长初康、人事科长王世元、基建科周惠春、车间主任杨春显、茶校毕业的董吉新、当地干部岩帕等人到了巴达基地,具体规划。道路、厂房、查找水源、架设电线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相继展开。创业是困难的,1700米海拔的高山上,白天热气腾腾像蒸笼,夜晚寒气逼人,冷得叫人打颤,昼夜温差大,特别缺水。我们睡在简易的工棚里,其艰苦可想而知。作为茶园的荒山杂草比人还高,一米八的个子站在其中不见头顶,土层稀薄,砂石占了主要养分。就在这样条件下,大规模的基地建设开始了,来自全省五六个地州的民工,以地域来源为单位,各自占地为“王”,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开挖种植沟、修路,以数量包干,验收合格后付费。工地人声鼎沸,一个山头几天个样,三个月后,基地初显成果,顺山环绕的种植茶园连绵不绝,道路四通八达,水通、电通,几百吨肥料相继到位。盛易祥。

在巴达基地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布朗山基地同时上马,农大毕业的吴兴旺同志、茶校毕业的左连江、陈平、杨学自等新生力量担任了主角,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开挖种植将近五千亩,质量上乘。

为了解决茶苗问题,我们采用了直播与插扦苗种植方式,一方面到外地采购茶籽,在厂里发动全厂职工大搞短穗扦插,每个职工最少两千株,越多越好,厂里提供工具、插穗、肥料、口袋,并给予劳动补偿。在种苗插穗来源上,得到了省茶科所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枝条。由于职工的积极劳动,第二年雨季,基地种植完成,两个基地共有面积一万多亩。由于后期管理得当,时历三年按时开园初采。初步设想达到了。1993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在州委秘书长王贵生陪同下,视察了巴达茶山基地,在调研中详细询问了民工,观看了茶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我们说:“茶厂搞基地,路子是对的,既绿化了荒山,又能提供加工原料,还可以辐射周围村寨,带动群众走科学种茶致富的道路,很好!”并鼓励我们要继续努力,坚持搞下去。这一讲话、茶厂办基地的实验,还编入了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农村工作部编写的“云南农村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之路”一书中。巴达基地、布朗山基地,时任州委书记龚一匡、州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培根、州委常委秘书长王贵生、县委书记李家寿、副书记胡志寿、副县长岩章等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当地常委、政府积极配合,他们对茶叶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至今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基地投产之后,我们请云南省勘察设计院设计建成了比较现代化的生产厂房,从印度购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红茶CTC生产线。得益高海拔气候和大叶种优良种质,又是按现代要求管理的茶叶,生产加工成红碎茶销往国外,成为美国立顿公司的客户供货来源而受到欢迎。用基地原料加工的绿茶“云山玉绿”香高味浓,条索秀美,锋苗挺秀而深受市场青睐。布朗山基地由于地理位置与老曼峨接壤,气候温和湿润,雾大,四周是原始森林,空气净度好,生产的普洱茶原料香高,味酽,为茶中佼佼者。前几个月有布朗山来的同行,说起基地,他告诉我,布朗山基地的茶农现在可富裕了,昔日低矮的简易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现代化的小别墅,散落在青山之中,家家有小汽车,比城里人舒服多了。他说春茶期间每公干茶售价都在500~600元,现在秋茶也在每公斤250~300元之间,供不应求。每户茶农年收入40~50万元,早已过上小康生活。回想当年创办基地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群众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创办基地的目的达到了,心血没有白废,辛苦也算有了回报。足矣。

在物质生活取得成绩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我厂先后举办了全省茶叶系统职工运动会,会同西双版纳报社举办了“茶王杯”全州摄影大赛,与《大西南文学》《版纳》杂志举办了金业文化提高的活动,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发展;连续5年评为全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全省“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业普查、企业整顿、司法调解、执行食品卫生法、厂区绿化都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单位;荣获云南省首届企业管理优秀奖,1990年进入省一级先进企业行列。